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保护部应急办通报了哪些环境应急情况

在20日下午16时,天津“8-12”爆炸事故第11场新闻发布会上,环境保护部应急办主任田为勇对此次事故后环境应急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他强调,未来环境应急工作的重点将是迅速处理警戒区内外被封堵的污水,并确保这些废水经过适当处理后才能排放到外部环境中。此外,还将加紧土壤应急监测工作,以便及时了解污染状况并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

田为勇指出,自事故发生之日起,环境保护部立即启动了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指导天津市开展相关的环境应急处置。通过全面的有毒有害气体分析,他们发现多种有害物质,如硫化氢、氰化氢等,其中部分超标值出现,但自16日12点至今,这些监测点未发现任何超标数据。

在事故周边设立的5个国控和市控空气质量监测站,对空气中的6项常规指标进行检测,与之前无显著差异。目前,大气污染整体可控,而核心区以外区域符合国家标准。

对于水体质量,一共设置42个监测点,其中26个位于警戒区内,其余在警戒区外。所有超标氰化物都被封锁在事故区域内,不得直接排放;其中,有19个点检出了氰化物,其中8个超标,最极端值超过国家标准356倍。这主要集中在一号雨水泵站附近。而警戒区以外其他地区大多数符合国家标准,只有一些雨水管网和小溪存在轻微超标现象。

近岸海域方面,在接近爆炸区域5个监测点,没有明显变化,与历史数据相比也未见异常,都符合海水质量标准。过去几年来,也曾发现过一些不超过限值的小量氰化物存在于这些海域中。

随着事件发展,中国环保总局紧急抽调94名专业技术人员以及25辆车载检测设备和100余套便携式快速检测仪器前往支援现场。此外,还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学府专家参与技术支持,为前线提供必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实验评估服务。在设备短缺的情况下,从山东、福建等地调配了一批用于处理含有氰化物废弃材料的手动设备以增援现场使用中。

根据实际需求,将进一步派遣专家团队以保障天津市顺利完成其当前面临的一系列环境治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