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大气治污中长期规划启动编制:生态保护内容明确
新京报讯(记者邓琦)《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公布,备受关注的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路线图”,即《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也正式启动。据了解,该《规划》是我国首个区域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目前已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着手编制。
今年区域大气治理将投入59亿
昨日和今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主题是共享国内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经验和实践,深入分析京津冀区域大気污染防治现状,提出进一步加强区域协作的有关建议。记者从该研讨会获悉,《区域大気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已正式启动编制。
此前,“大氣十條”已明確提出,要到2017年,京津冀區域細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25%,其中北京市細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有觀點認為,只有2017年的目標是不夠的,大氣治理是一項長久工作之後乃至更長時間的 京津冀區域的大氣如何治理,需要中長期規劃作為指導。
早在去年環保部門就提出將會制定區域內空氣質量達標規劃。而今年3月,我市領導透露將聯合推動形成生態共同體,並將聯合起草一份關於我市及周邊地區環境保護的大型規劃。此次調整旨在提高居民生活品質、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
據了解,《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纲要 》即將公布,而該報告亦提出了對未來幾年的環境保護措施,以保障居民健康和改善生活環境。此舉不僅能夠減少疾病風險,也能增強居民對政府管理能力的信心。
另外,此次調整還包括了增加綠色出行選項,如鼓勵使用自行車或步行等方式,這些都有助於減少碳排放並改善空氣質量。此外,由於交通工具對空氣質量影響最大,因此這裡特別強調了交通工具更新換代問題,即使是私家車也應該遵循節能減排原則進行購買與使用。
總結來說,這次調整不僅涉及到技術層面的升級,更重要的是,它們反映了當前的政策方向——重視人民健康、重視可持續發展。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为当地经济带来积极影响,同时减轻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担忧,为城市建设提供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