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阴影下,黄河源头清水长流:新蓝色旅行的浪潮。青海省作为黄河的发源地,其干流总长度1694公里,流域面积15.23万平方公里,为整个黄河流域提供了264.3亿立方米的源头活水,占比49%。这里不仅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沿阵地,也成为了旅游业发展趋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卡学,是一位生活在玉树州曲麻莱县麻多乡扎加村的牧民,他也是这片土地上的生态管护员。他说:“黄河就在我的身边流过,就像是我们的母亲,我亲眼看着它变成了我们共同努力下的美丽景观。”随着卡学指引的地方记者来到这个神奇的地方,他们发现这里不仅有着壮丽的地貌,还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
万名生态管护员奔波在三江源,他们每天都要巡逻、垃圾收集和监督执法,这些都是保障黄河源头生态环境安全所必需的一环。而通过减少畜牧活动、植被恢复等措施,青海省成功控制了泥沙含量,大大提高了水质。
“我2012年成为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生态管护员,”索索回忆,“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当地群众对环境意识也逐渐提高。”
清洁河道是他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每天回村时便“满载而归”。除了修建垃圾回收点,还有分类处理回收,以净化河道环境。这些小小行动汇聚起来,对于维护整体生的格局至关重要。
尽管辛勤付出,但他们从未抱怨过,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劳动将为家乡带来更绿草更好的未来。大家欣喜地发现,不断保护后的家乡变得更加美丽,每个细微变化都是对过去努力的一个见证。
现在,一万多名管护员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有力保护了黄河源头的生态环境。在玛多县看到,“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碧波荡漾,它们曾经受到了污染,现在却又恢复得如此鲜活。这一切都归功于青海省综合治理以及各项工程建设,如良好湖泊工程治理、污水处理等,使得草场牧草长势良好,曾经的“伤疤”被抹平,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中。
贵德县则致力于实施“净水工程”,打造全天候清澈的大型湿地公园,并推行“ 河长制”,实现全县19条河1条水域责任区域全覆盖,从而构建起了一线壁垒般强固的人类与自然共存之城堡。此外,在整治沿岸餐饮饭馆、禁养区搬迁等方面也有显著成效,使得昔日采砂场如今种上了杏树、榆树和云杉苗,大部分树苗已经成活。
正当人们以为所有问题都已得到解决时,却还有一层层困难需要克服——盯紧每一条大小支流。在白沈沟进行视察,我们看到了淤泥拥堵渠道和周边群众倾倒垃圾的问题已经得到彻底解决,而塘川河也因为数年的治理再次恢复了往日清澈。在塘川镇大庄村村民王统发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了这一地区居民对于改善生活质量无限憧憬的情绪:
"治理后的塘川河,成了大家休闲好去处,环境一点都不比城里公园差。”
然而,这样的改变并非易事,它需要持续不断的小心翼翼的手工艺与智慧投入,而这正是青海省一直以来的坚持与决心。从山川披绿到满目翠色,从新增治理1000余平方公里土壤流失到全面完成防洪工程,全过程中没有哪一步能够忽视或放松,只因为只有小溪变绿才能保住大江不老旧。如果说疫情给予了人类一次深刻反思,那么对于如何在此基础上重塑旅途,更让人充满期待的是——那是一段新的探险路程,一段追求生命本真的旅程。一切皆因你我他,而我们彼此相遇,将创造出更多不可预知但值得期待的事物。而且,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人愿意去探索,与自然同行,那么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候,也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光明。这就是新蓝色旅行浪潮所承载的情感——一种希望,一种力量,一种永恒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