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嘉兴港区工业废气治理工作,提升企业环境治理能力,日前,嘉兴港区管委会制定下发了《嘉兴港区化工企业废气治理与控制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本次废气整治试点工作聘请省环科院、浙江大学和航天恒星等三家技术单位为嘉兴港区技术支撑单位,提供“第三方服务”协助环保部门进行工业废气治理。 废气监测引入“环保管家” “港区化工企业较多,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气,是环境治理监管的一大难题。”港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当前,工业废气污染问题已成为广大市民群众日益关注的环保热点。 为强化园区内企业废气的管理,有效防止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港区环保局主动创新思维,适应环境管理新形势,将废气管理工作再次细化。在着力完善行政监管的同时,港区以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引智借力”,在今年初召开试点企业整治方案专家咨询会议,对各试点企业整治方案进行系统分析,对整治技术路线进行科学评估,提出完善修改建议,以专业团队为整治试点工作保驾护航。 “借力专业机构的技术支撑,不仅能够摸清现状,将企业生产状况和环境基础信息整合加工形成环境执法的第一手资料,还能深入了解企业产排污环节和风险隐患点,让执法更加精细化,解决了以往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该负责人说。 同时,各第三方治理单位还积极收集汇总企业项目环评和验收资料、近3年内废气检测报告、已建成的配套废气治理设施的数量和处理工艺等资料,分析汇总现有各股废气源头,从源头上掌握企业废气产生情况,做到摸清家底,进行精细化管理。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三家技术支撑单位派出专家10场次配合环保部门对6家试点企业实地调研,全面分析企业工业废气污染源头,对整治方向“把脉问诊”。 在此基础上,技术支撑单位3位专家还对六家工业废气治理试点企业的工业废气治理情况进行了现场督查,在核查试点企业整治方案、工作进展的基础上,实地查看了每家企业的生产情况、废气治理设施情况、污染物排放和厂区及周边有无明显异味等情况,并针对企业在环境治理、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疑虑和困难给予解答和建议。 企业“握手”第三方治理 环境污染状况恶化,治理形势相当严峻。然而如何治理、怎么治理却面临着路径的选择。在国际上,工业减排普遍采用第三方治理模式,即排污企业以合同的形式通过付费将产生的污染交由专业化环保公司治理。 业内人士认为,通过第三方集中治理模式,可以大幅度降低治理设备投资成本,解决排污企业减排的投资瓶颈问题。“随着vocs排放标准不断加严,在治理技术、资金投入等方面,都给化工企业提出了新挑战。”该负责人表示,一般中小型化工企业缺乏先进的环保技术储备和专业的技术队伍,经济上也没有实力独立开展vocs污染治理和设备运营。“根据上级有关第三方治理意见,我们建立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使排污单位委托环保服务公司进行污染治理,通过缴纳或按合同约定支付费用。”他表示,环境设施建设引入第三方,在拓宽融资渠道、提升专业化治污水平等方面,均已显现积极效应。 例如,嘉化能源公司通过采用ppp合作模式,由聚光科技公司建设、运营二氯甲烷回收装置项目已初步建成,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而合盛硅业和信汇新材料的污水治理设施则委托专业公司运行,签订委托协议,划清各自的责任,规范合作关系,设施的专业化运维和生产废水源头把控,实现了污染物稳定达标的“双保险”。 接下来,港区环保局还将深化实施第三方服务工作,继续深入推进废气试点整治工作,着力推进辖区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