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劣类水到天府明珠三岔湖做对了什么

在成都市简阳市东南隅,有一颗“天府明珠”,名曰三岔湖。泛舟湖上,微风徐来,空气中带有一丝甜意,目之所及皆是绿意。游船在水中驶过,时不时惊起几只水鸟。任谁都很难想象,这里的湖水曾经是劣Ⅴ类。

游船停靠在码头,船上使用的是清洁能源。 任靖 摄

三岔湖是四川省第二大人工湖泊,上世纪十年代,网箱养鱼、船舶油污导致湖泊严重污染,一度成为劣Ⅴ类水。成都市痛定思痛,对三岔湖自然生态系统持续开展水域岸线管控、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推动三岔湖水质从劣Ⅴ类提升为III类,部分区域达到II类,“烟波缥缈,百鸟翔集”的秀丽美景在三岔湖重现。

攻坚克难,劣Ⅴ类变身美丽河湖

“以前湖里养了很多鱼,污染严重的时候死了不少,都漂在湖上,隔很远都能闻到鱼腥味儿。” 成都市东部新区水务监管事务中心人力资源处王芳讲起三岔湖治理之前的样子。

当时,三岔湖分为南、北两个半湖。北半湖以旅游业为主,游艇排放的油污对水质的影响比较大。南半湖以养殖为主,高峰期规模上万口,年成鱼产量5000万斤,大规模渔业养殖带来的饵料投放和鱼类粪便沉积严重影响了三岔湖水质。

2009年,过度养殖和天气原因导致三岔湖鱼类大面积缺氧死亡,三岔湖治理迫在眉睫。为此,简阳市政府提出“还一湖清水”的三大举措,即将全面取缔网箱养殖、终止大库承包养殖、取缔库湾围栏养殖。

游船从水中驶过,湖水清澈。 任靖 摄

“三岔湖水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十几年养殖累积下来的污染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成都市东部新区水务监管事务中心三岔分中心曾成伟告诉记者,“成都市接管三岔湖后,于2017年进一步加强了对于三岔湖的治理。”

通过换水、生态增殖、取缔“三无”船只、建设截污管网、增加植被覆盖率等举措,三岔湖水质从劣Ⅴ类提升为III类,部分区域达到II类。

2022年,三岔湖被评为成都市最美河湖。“现在湖内岛屿上栖息的鸟儿越来越多,白鹭、鸬鹚等鸟类约有45,000余只,每年冬天约有6000余只候鸟来此越冬,其中就包括红嘴鸥。”随行的讲解人员告诉记者。

生态转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登上三岔湖边的马鞍山观景台,极目远眺,满眼翠绿,湖中岛屿错落有致。“现在来三岔湖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了。”曾成伟笑着说,“特别是2020年三岔湖这边通地铁后,附近三岔场镇羊肉汤馆的数量增加了几十家,足见旅游需求的旺盛。”

站在马鞍山观景台远眺,满目翠绿。 任靖 摄

三岔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成都市的积极推动。近年来,成都市全面贯彻《成都市三岔湖水环境保护条例》《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保护条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依托三岔湖核心生态资源,通过分级保护、容量控制等方式,精心策划了环湖马拉松赛道、环湖游览路线,将三岔湖打造成为亲近自然、感受山水的生态文明展示窗口。

同时,成都市积极推进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实施分级保护、容量控制措施,以三岔湖为核心节点,定制环湖游、亲子游、体验游、康养游等特色旅游线路,打造东部新区天府文化旅游长廊。

此外,成都市聚焦世界赛事之城建设,沿湖布局三岔文化港、溪源音乐基地等文旅项目,加快建设环湖马拉松赛道、四级驿站体系,策划打造国际文化交流、绿色畅行出行等10大主题场景100个细分场景,积极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路径,绿水青山正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