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专访潘岳生态环境保护意义在于将环保考核与百姓感受紧密挂钩推动社会共建共享清洁绿色家园

《大气污染防治法》日前修订通过,并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的修订有哪些亮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将有哪些突破?记者近日采访了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

合理构建了大气污染防治制度体系

记者: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哪些亮点?

潘岳:新大气法抓住了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这个主线,为推动大气污染物全防全控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大气法中明确提及“大気环境质量”达36次之多,接近全部条文的1/3,这是最大亮点。新大 气法明确提出,防治大気污染应当以改善大気环境质量为目标,并规定了地方政府对辖区大氣環境質量負責、環境保護部對省級政府實行考核等一系列制度措施。

记者:对此次修訂工作,您如何評價?

潘岳:新 大氣法立法順應了公眾對改善環境質量的新期待,明確了新時期 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點,是一部符合當前環保實際需要的大律例,已較好地體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的現狀,合理構建 了 大氣 污染 防 治 的 制 度 系 統。

从生態優先倒推环保工作重点

记者:您认为在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方面,有哪些新的思路和突破?

潘岳:修 法過程中,我們認為要從 生態優先倒推環保工作重點,而不僅局限於部分行業或企業的一兩個指標。這意味著我們不僅要關注總量減排,更要關注達標率和空氣品質標準。我們還將強化非固定源控制,比如機動車船和農業面源,以確保整體空氣品質得到有效提升。

我们希望社会各界不仅关注《 대 气 污 染 防 治 法》的修訂,也要关注今後水 和 土壤 污 染 防 治 法 的 制 修 訂;不仅关注立法,也要关注法律的实施,再好的法律,最终还是取決於執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