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中国的绿色发展背景下,节约集约用地成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严守耕地红线,不仅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6月25日,这一重要日子被定为全国土地日,以此来强调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的重要性。
自党的以来,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持续下降,全国永久基本农田落实到户各项任务得到完成。这得益于各地区和部门对18亿亩耕地红线的坚守,以及对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提升的大力支持。
数据显示,2019年底,我国共有19.18亿亩耕地,其中人均1.36亩。但是,我们也面临着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同时存在大量违法违规占用的问题。自然资源部相关负责人指出,要“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必须采取“长牙齿”的措施加强保护。
为了更好执行这一目标,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实施中。包括修改完善土地管理法和实施条例,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并通过建立“进出平衡”制度来确保补充和减少耕作区域的一致性。此外,加快推动立法进程,将相关要求升级为法律规定,以建立更加科学、简明可操作性的制度体系。
同时,我们还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在过去几年里,我们既控制新增建设用 地,又盘活存量,用倒逼机制和激励措施促进了存量利用。此外,还进行了城镇新增建设用 地规模控制,以及对工业项目建筑密度等标准审核加紧。
未来将全面修订行业定额标准,加强刚性约束,在消化存量与增量挂钩中发挥市场作用,并探索有效盘活闲置产业用的路径。此举旨在让生态系统得到保护,让农业留更多良田,同时释放更多生态空间,让群众享受山水林田湖草沙共同体带来的美景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