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如何构建十四五水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提升预警溯源能力共治三水问题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刘廷良强调,生态环境监测必须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需求,借助要素资源集聚优势,打通“产学研”壁垒,推动水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创新发展。北京市丰台区生态环境局布控的高密度水环境自动微站实现24小时河道水质指标监测,为河道排水口精细化管理提供保障。

嵇晓燕表示,从“十四五”开始,将深化地表水质量监测评价,加强污染溯源和预警能力;解鑫认为,要基本实现以自动为主、手工辅助的系统,并提高自动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杨凯提到,要引入高质量设备和技术,如无人船、全自动分析仪,以及DNA技术和声学技术,以提高效率。

为了支撑科技创新,他们将在重点区域建设创新基地和实验室,对自主研发装备给予支持。目前国家南方仪器适用性实验室已全面建设完成,可对100台套各类仪器进行同时监测。在新一代采样前处理技术方面,还将加强多介质自动采样技术研发。

至于数据挖掘应用,他们计划通过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实现实时监控,并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进行科学分析。此外,还需构建基于“三水”的评价体系,使决策更精准。王业耀介绍了从手工向自动转变的进程,并表示未来会进一步整合打通数据资源,以建立更加现代化的网络感知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大数据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