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包装,有种吃亏上当的感觉。最近,广州一位读者李先生在超市购买了一盒巧克力豆,拆开后发现,虽然外面是精美的礼品盒,但里面只有几颗小巧克力。“这种情况很常见”,李先生说,“商家为了让商品看起来更有价值,就会使用大量的包装材料。”
罗洪程指出,“商家要对市场有正确的认识,礼品需要包装,但大家更希望日常消费品一分钱一分货。对于过度包装的商品,消费者最终会选择‘用脚投票’。”他认为,这种做法不仅浪费资源,还影响了企业声誉。
适度的商品包装可以保障商品在贮存、运输中的安全,还可以促进商品销售。但是片面强调促销功能,就可能导致过度包装。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韩雪山认为,一些商家有意借助精美包装提升商品附加值,远远超出了包装的基本功能。
湖南省广告协会副会长罗洪程表示,从营销角度而言,包装具有商品价值表述的功能,可以吸引目标群体。大型或精致的小型化设计都能突出商品价值,但必须保证产品质量和体积相符,以免产生“上当”的感觉。
当前,不少食品开始使用独立小袋子来替代大箱子。在部分商家的手中,这项设计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问题,小物件大箱子,或许简单产品复杂封面,都引起了不少消费者的质疑:花钱到底是在买的是不是只是买的是那些显得华丽又多余但实际内容却微不足道的一次性塑料袋?
线下购物已是如此,在网上购物也容易“被骗”。一个名为杨女士的人最近给她的朋友网购了几袋冻干榴莲,也受到过度封套误导。“尽管标签显示重量,但她没多想,当她发来照片时,我看到只有一小捧果肉被分成9个方形容器里。”杨女士说,“那东西鼓鼓囊囊,比烧水壶还大,看谁能想到里面只有一点点?”
为了限制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制定一些国家标准,如《限制商品过度封套通则》明确要求合理简化结构及功能,不宜采用繁琐或复杂形式,同时尽量避免层数太多、空隙率太高。而市场监管总局也公布了一批涉及食品、保健品以及化妆品领域过度封套执法典型案例,对于造成不良影响的一些企业进行了曝光。这一切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我们需要持续努力整治。
中国消费者协会建议消费者尽量购买节约资源类型产品;走亲访友时自觉选择简单适当封套产品。
北京市居民宋女士也有类似经历。她在超市购买了一袋蓝莓果酱夹心饼干。“之前我吃过这个饼干,每次都是长条状。但现在拆开后发现,每个塑料盒里只有两块饼干。”宋女士说。
作为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这是一个企业必须遵守“刚性指南”。专家们表示,现在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督和查处,让那些超过规定限额的大型或者复杂再现变得更加紧实。这也是月饼节将至之际的一个重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