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在能源基金会支持下,由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举办的“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高端论坛”在京召开。这次论坛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思路、管理模式以及协同路径来实现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并应对气候变化,以保护公众健康并助力美丽中国、健康中国。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提出了三点创新:首先,大气治理不仅是环境改善,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发展和转型的关键;其次,要不断提高空气质量标准,瞄准世界级水平,并实施深度治理;最后,要寻找时间、空间、行业等方面的协同路径,使减排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强调了能源对于国民经济基础的重要性,以及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能。他提出要引进市场机制和社会资金,加快产业减污降碳工艺技术迭代与推广。
生态环境部大気環境司司長劉炳江回顾了近年來對藍天保衛戰成效的大力肯定,並強調通過控制煤炭消費,促進了經濟結構轉型。同時,他指出未來應繼續發揮熱電聯產等領域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自發展示了一個公里級大氣環境預報溯源系統,它能夠模擬從全球到街區級別的大氣質量變化。此外,他還介紹了一個融合環境容載量核算功能的系統,這可以實時分析環境容載量與污染成因。
最後,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大氣環境規劃研究所所長雷宇總結了《中國碳中和與清潔空氣協同路徑(2022)》報告,其中包括過去十年的減污降碳進展,以及未來需要更精準識別高效協同技術以實現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