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包装,有种吃亏上当的感觉。最近,广州一位读者李先生在超市购买了一盒巧克力豆,拆开后发现,虽然外面是大大的彩色盒子,但里面却只有一小袋巧克力豆。“看起来像是一个巨大的礼物,但实际上只有几颗巧克力。”李先生说。
罗浩军表示,“商家要对市场有正确的认识,礼品需要包装,但大家更希望日常消费品一分钱一分货。对于过度包装的商品,消费者最终会选择‘用脚投票’。”
适度的商品包装可以保障商品在贮存、运输中的安全,还可以促进商品销售。但是片面强调促销功能,就可能导致过度包装。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韩瑞峰认为,一些商家有意借助精美包装提升商品附加值,远远超出了包装的基本功能。广东省广告协会副会长罗浩军表示,从营销角度而言,包装具有商品价值表述的功能,能够吸引商品的目标群体。大型或精致的包装可以突出商品价值,但商品本身也应实惠,不然就可能让消费者产生“上当”的感觉。
对此,有读者在来信中表示,“过度包装,不仅不实惠,而且不环保,造成资源浪费。许多食品和化妆品都使用了独立的小容器,这样设计虽然方便储存和携带,但如果每个小容器都单独放置,那么空间效率很低。”
当前,不少食品开始使用独立的小容器。这项设计初衷是在大型封闭式环境下,可以方便地储存和携带。不过,在部分商家的手中,这项设计变成了一个花钱买的是大量无谓材料,而不是真正享受产品本身的问题。
线下购物已如此,对于网购来说,更容易误解。在网络平台上,一位名叫赵女士购买了一箱新鲜水果,也受到过度打捆的问题。“我以为这是一个完整的大苹果,但是打开后发现,每个苹果都被单独放在塑料袋里,然后再放入纸箱内。”赵女士说,“这让我感到既浪费又愤怒。”
(参与采写)
为了限制商品过度打捆和打补丁,以及其他形式的一切不必要额外费用,使得整件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以至于最后用户完全没有办法知道他们到底付出了多少成本去获得这些产品。此类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并且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如《限制非必需性添加剂通则》等国家标准,它们要求生产企业必须遵守一定原则,比如不得采用任何非必要性的添加剂。如果违反规定,将承担相应责任。
北京市居民陈小姐也有类似的经历。她购买了一份月饼时:“之前,我记得月饼通常是直接放在纸盒或者竹叶布里面的,现在却见到的是层层叠叠、重重复重、多余空间空洞无比、一次性塑料筷子作为摆盘工具,这些都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
作为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这是一项企业必须执行并遵循的一套指南。一旦这种趋势得到改变,并且相关监管机构能确保这些新的规定得到严格执行,那么我们将看到更多高效率、高质量生活方式出现。而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提高公众意识,让人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如何影响着整个社会及我们的环境健康。
随着节假日即将到来,这样的讨论正变得越发紧迫,因为它关系到了每个人口袋里的金钱以及地球上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谨慎地考虑我们的购买决策,因为它们不仅影响我们自己的经济状况,也间接影响着全球环境保护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