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来临,各式各样的消夏活动丰富了市民的夜生活,却也产生不少扰民的噪音。记者拿着分贝仪,实地检测和暗访了几种噪音扰民的情况,试图寻求治理和改善的办法,却发现,生活噪音的治理,陷入监测难、取证难、执法难的困境。
现象:夏季噪音五花八门
公园:音乐吵醒梦中人
“正月里来是新春……” “又来了!”上了一天班,倒头就睡的赵女士很快就被对面公园传来的音乐声吵醒,她没好气地拿起闹钟一看已经晚上10点多了。
自从搬进望京东湖湾小区,一到夏季,赵女士就要和马路对面的北小河公园里传来的歌声做“抗争”。傍晚时分,不少居民会到公园健身,唱歌跳舞更是“热门”活动。各种健身活动一般会持续到夜里10点多,而晨练声更会把人早早从梦中惊醒。“这种健身噪音对上班族来说,简直就是睡眠杀手!”
记者拿着分贝仪来到北小河公园。刚从东大门进去,就能听到音乐声刺激到了“72”,站在第8排舞蹈队员旁边,只需走近些许,便达到“85.6”,超过繁华路段汽车的声音。这不仅让那些想享受宁静时光的人感到烦恼,也给附近居民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除了街心公园,大型商场、高档住宅区等地方,都有不同的声音侵袭着人们安宁的心灵。在这些地方,每个人的声音都似乎在竞争,更显得喧嚣与混乱。
解决之道:立法加强管理
《北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明确规定,对于超标使用电动工具或机械设备进行警告,并要求停止违规行为;对于拒不执行或继续违反规定者的,可以处罚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但实际操作中,这项法律条例实施效果并不显著,因为许多案件因证据不足而无法定罪,或因行政执法机关能力有限而未能及时有效执行。
律师建议,加大公共教育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尊重周围人的休息权益,同时加强执法部门力量,使其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对于严重违反规定者应当坚决采取措施予以惩戒。此外,还应完善相关法律条文,以便更加适应现代社会中的具体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