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智慧水治:探索新时代治水兴城的实践与创新
在皖西大别山区,淠河流域的雨水汇聚成淠河,穿梭于六安市境内,最终注入江淮平原。三年前,一群三峡人来到六安,以深化对这座城市与母亲河联系的理解,为构建和谐共生之道而努力。他们发现,尽管过去几十年里通过修建佛子岭、梅山等水库,以及淠河总干渠的建设,对抗了旱涝,但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新的“水问题”出现了。
如今,面对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六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一挑战。2019年8月8日,与芜湖市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后不久,即启动了长江大保护工作。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以“芜湖经验”为引导,“厂网河(湖)一体”的系统治理模式,以流域统筹、区域协调、泥水并重等方式实现有效改善。
通过全面的涉水资产管理和运营优化,如今的大别山区下雨后的雨水,被分为两支——一部分进入总干渠进行净化处理供给自来水;另一部分则经过污染处理后返回自然生态湿地,或进一步成为工业用途中的冷却用水。此外,还有部分中性废弃物被送往污泥处置厂进行资源回收利用。
三峡集团作为主要参与者,不仅提供了治理思路,还将涉及管网、自来水厂、污染处理厂以及相关设施全部交由其负责建设运营。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让每一滴清洁的源头出现在最需要的时候,用数据支持高效利用,让整个城市更绿色,更环保。
未来,这个智慧系统还将带动旅游观光产业,以及环保产业发展,使得这片土地不仅更加美丽,更能维护生态平衡,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而这个过程,也是对新时代治理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是对如何在城市中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途径”的一次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