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北割据的水务后市中万变不离其宗的入围厮杀背后他们都在争夺如何做好污水处理的高峰

城发环境与启迪环境的并购案件,经历了1年多的波折,最终在4月29日再次披露最新进展。根据城发环境的公告,他们将在监管机构调查和内部整改完成的情况下继续推进这次交易。此前,城发环境已于3月底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了相关议案,并于5月7日将对启迪环境的债权转让给城发投资。

据估计,城发环境向“启迪系”提供了约9亿多元财务资助。这起重组被形容为一次“蛇吞象”的并购过程,其中启迪环境因立案调查而成为本次迟迟不落定的重要因素。业界认为,尽管过程艰难,但城发环境表现出的“诚意”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这场并购背后的盘算是否与城发目标剑指“黄河”有关?南北割据、流域治理究竟是什么香饽饽?这些问题引人深思。在水务市场上,“水十条”的出台标志着单一水厂建设模式不再适用,而传统末端水处理市场开始转型至全局思维。流域治理成为了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一体化、一盘棋、统筹性的重要性浮出了水面。

形成流域治理共同体,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水资源。而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则补上了上下游协同治理中的拼图,加固了流域治理横向推进的四梁八柱。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以及建设生态长廊,为这条黄金水道两岸带来了不同的气象。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集团致力于实施“长江大保护”,近年来独自或牵头狂揽大标,如阳新县长江大保护PPP项目等。大动作不断,一批智慧水务平台上线,纵横交错的污水管网扩改清检,大变革正在进行中。

如果合并成功,更名为“黄河环境”,南北两大流域治理格局或将发生变化。此外,“十四五”目标调整污染源减排压力,对企业提出更高要求,比如低碳化转型和资源化利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国企央企民企都要进入竞争激烈的地位,还有两个关键点不能放手:资源化和低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