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污水处理管理规章制度的庞大框架下,城发环境与启迪环境的并购战事历经一年余之久,如同一场波折重重的大戏,其最新进展于4月29日再次向公众宣告。城发环境公告称,将在监管机构调查及内部整改的同时,继续推进这次交易相关工作。这一决定背后,或许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策略与盘算。
流域治理,从何时成为水务市场增长点?“水十条”的出台标志着单一水厂建设模式已不适应发展需求,而传统末端水处理市场开始转型,全局思维逐渐浮现。在黑臭水体治理中,一体化、一盘棋、统筹性的重要性凸显,这不仅考验了整个产业链,也是对协同治理体制构建和完善的挑战。
河长制从开创到全国推广,有效解决了“九龙治水”的难题。形成流域治理“共同体”,才能在跨县跨镇甚至跨市、跨省基础上寻求更有力的水资源保护路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加固了流域治理横向推进四梁八柱。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长廊,为黄金 水道两岸带来了不同的气象。
如果城发环境与启迪环境合并成功,更名为“黄河环境”,南北两大流域治理格局或将发生变动。在这样的变局中,我国从单一治水转向综合管理,“海绵化”变革已经有征兆。相对于其他环保领域,我国水务市场成熟度较高,但也面临新的变化,比如新政要求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降低,对污染源进行更加严格监管,以及加强生态修复等措施。
这样的竞争频繁上演,无论是国企、央企还是民企,都不可避免要进入这片土地上的节奏中。但怎样才能在这样的市场中立足?业界普遍认为,有两个关键点不能放手:资源化和低碳化。资源化意味着抢占更多可利用资源,以再生水为末端治理核心;而低碳化则要求污染源减少能耗,加快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并通过数据化智慧升级实现现代污废处理技术提升。此外,还需注重循环经济和绿色生产方式,以实现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贡献,同时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