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目前重庆市主城区内各垃圾站的垃圾出料方式有以下几种:(1) 完全靠人力挖掘,采用这种方式,工人的劳动强度大,环境恶劣,耗费时间长。(2) 站内有出料口,出料门的开与关靠销子锁定。当运渣车接渣口对准出料口后,拉开出料门的销子,垃圾便往下掉入车内。(3) 站内有出料口,出料门的开与关靠滑轮及钢丝绳由手轮控制[ 1 ]。当运渣车接渣口对准放料口后,转动手轮,打开出料门。这时会出现两种情形:一种情况是垃圾自动向下掉;另一种情况是垃圾不自动向下掉,原因在于垃圾的储存空间是一个漏斗形状,垃圾堆在里面形成相互牵扯,因此需要外力去搅动才会向下掉。
现有的部分运渣车装载时是粗放型的,不经过压缩处理,从而造成运渣车装载不多,有时一个垃圾站内的垃圾要几次才能全部运完。为了配合压缩式运渣车装载,现在必须改进现有的工作流程,以保证能够准确、定量地投入压缩式运渣车中。
垂直推举机系统设计方案比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讨论了插板式、单卷筒旋转式、双卷筒下置旋转式和双卷筒上置旋转式四种方案。
2.1 插板式
图1所示为插板式,其优点是在结构较简单,但缺点是插板开闭行程较长,当关闭不及时会影响定量输出;且关闭时容易夹杂物质。
2.2 单卷筒旋转式
图2所示为单卷筒旋转式,其优点是在结构简单且能进行搅拌操作,但缺点是在翻滚过程中没有挤压功能;设备安装位置不易维护;此方案由于其翻滚半径过大,与运行废物卡发生干涉,因此不可行。
2.3 双卷筒下置旋转式
图3所示为双卷筒下置旋转式,其优点是在结构简单且能进行搅拌和挤压操作,同时保证了输出精确性。但缺点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导致材料积聚无法顺利输出;设备安装位置也不易维护。
2.4 双卷筒上置旋转式
图4所示为双卷筒上置旋轉系統,其優點為結構簡單,並可進行搗拌與壓縮作用。此系統能確保輸送過程中的準確性與計量性。此外,它們無需佔用額外空間,也對運輸車輛進出口友好。然而,這個系統同樣存在於設備安裝處理上的挑戰之中,因為它們難以維護並進行調整。在考慮到所有因素後,我們選擇採用雙纜輪上部轉動機制作為我們設計方案的一部分。
在這個系統中,我們使用了一個電動機驅動蜿蜒減速器[ 2 ]來傳遞力量。一條皮帶從電機連接至一個小皮帶輪,再經過一系列齒輪將力量傳達給一個大皮帶輪,一條三角帶從大皮帶輪連接至另一端的小皮帶輪。這種設計允許我們通過調整齒孔大小來實現不同速度。我們還使用了一個蜿蜒減速機(WS180241II)來進一步降低速度,並提高效率。
我們選擇使用雙纜管上部轉動系統,因為它提供了更大的容積,使得它可以有效地管理更大的負載,而同時保持較小的尺寸,這使得它更加實用。
我們還評估了軸承承受能力,並根據負載G = 5000 kg (兩軸承受),I = πd^4 /64m^4 , E = 220 ×10^9 N /m² , F = G /29計算軸承尺寸。我們選擇40Cr鋼材,以σs = 550 N/mm² 的安全系數S = 1.5 作為基準值。我们还评估了轴体最大弯曲应力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确定最适合我们需求的情况下的轴体材料和尺寸。
最终,我们选择了一套带有调心球轴承装置以减少传递负荷并提高效率。此装置能够平衡每个方向上的负荷分配,为我们的系统提供稳定的性能。
5 结束语
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創建一個高效、高準確性的廢棄物處理平台。本文提出了四種不同的廢棄物輸送設備設計方案,並比較了這些設計方案之間의優點和缺點。在考慮到成本效益以及環境保護要求後,本文最終提出了一種具有高度技術成熟度和實用的雙纜管升起輸送設備設計該設備已被成功應用于重慶市內的一些主要街道清潔區域內,在運營期間顯著提高了工作效率並降低了運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