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发环境与启迪环境的并购案件,经历了1年多的波折,最终在4月29日再次披露最新进展。城发环境公告称,将继续推进交易相关工作,同时积极配合监管机构调查及内部整改。在此之前,城发环境第六届董事会第四十七次会议和监事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已审议通过了有关财务资助和关联交易的议案。5月7日,城发环境以68,097.67万元价格将对启迪环境的债权转让给城发投资,并一并转让担保权。
据估计,城发环境累计向“启迪系”提供财务资助约9亿多元。这场“蛇吞象”的并购过程艰难,因为启迪环境被立案调查,这是本次迟迟不落定的重要因素。业界认为,尽管这趋势坎坷,但城发显示出的诚意毋庸置疑。
然而,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盘算?或许,与剑指“黄河”不无关系。如果成功并名为“黄河環境”,南北两大流域治理格局可能又将发生变化。
水务市场正面临变革,从单一治水转向水体综合治理,对整个市场产业链承上启下的考验,也是协同治理体制构建完善的挑战。形成流域治理共同体,可以在横跨省市自治区的大江大河普遍跨县跨镇甚至跨市、跨省基础上寻求更有力的水资源保护路径。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长廊定位,为黄金水道两岸带来了不同的气象。而长江生态保护集团深度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不仅清退散乱污,还拔地而起新设施,一批智慧水务平台上线,大动作不断。
如果这样的变局从我国单一治水到综合治理开始,就已有征兆。我国成熟度相对较高产业链也相对完善,却不得不面临变革,比如下调新增污处理产能目标、低碳化转型等。此刻市场上的汹涌暗流,让企业最明了,如今竞争频频上演,无论国企央企还是民企,都不可避免要进入节奏中。
这样的市场应该怎么盘?业界普遍认为,有2个关键点不能放手:资源化和低碳化。资源化意味着污水处理率这个指标争夺空间正在被压缩,不抢建设还能抢什么?当然是抢资源,以再生水为末端治理核心的新思路顺着《关于推进污染物排放标准调整》走出了星火燎原之势。而充当催化剂的是“零直排区建设”、“提标改造工程”,为污染物利用提供广阔发展空间。此外海淡技术实力也有目共睹,如中国电建所属公司总承包沙特拉比格三期海淡项目收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是世界最大单体反渗透海淡项目,而中国能建承建阿联酋乌姆盖万海淡厂则是全球第二大膜法海淡厂。
技术方面,我国实力也有目共睹,如浙江山东河北沿海省市规模排名领先,其它行业初具规模。而膜法技术成长,为污染物利用和海淡产业都按下快进键。此外数据智慧升级也是现代低碳生活必备,在智慧工业快速崛起背景下横纵交集愈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