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北割据的水务后市中,城发环境与启迪环境的并购战事历经一年的波折,终于迎来了新的进展。4月29日,城发环境发布了最新公告称,将继续推进这次交易相关工作,同时积极配合监管机构调查及内部整改。在此之前,3月底,城发环境第六届董事会第四十七次会议和监事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已经审议通过了相关议案。5月7日,再有消息传出,城发环境以68,097.67万元的价格将所持对启迪环境的债权全部转让给城发投资。
据悉,这笔财务资助总额达到了9亿多元。这一并购行动不仅涉及到巨大的资金流动,也反映出了水务市场对于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的迫切需求。社评认为,这次重组虽然过程艰难,但表明了城发环境对于“诚意”的坚持,以及其在竞争激烈的水务行业中的重要地位。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样的前路是否平坦?何时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共赢?这些疑问背后,是更深层次的问题——南北割据、流域治理到底是怎样的“香饽饽”?
我们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水十条”成为了增长点呢?从头绪千丝万缕的地方探索起,可以看出,不再只局限于末端水处理,而是需要全局思维,一体化、一盘棋、统筹性的重要程度浮出水面。而河长制从开创到全国推广,更有效破解了“九龙治水”的难题。
形成流域治理共同体,便能跨越县、镇甚至市、省寻求更有力的保护路径。而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则补上了上下游协同治理四梁八柱。
最复杂且高度统筹的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两大高地,它们横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与城市经济发展紧密相连。“长江大保护”,生态长廊等概念都被融入其中,为这两个黄金地区带来了不同的气象。
如果城发与启迪合并成功,并按计划更名为“黄河环境”,显然南北两大流域治理格局或又将发生变化。多方对弈,在我国从单一治水转向综合治理中,“海绵化”变革早已有征兆。我国作为环保领域里较为成熟的一个市场,不得不面临变局,比如污染处理厂要谋求低碳化转型,再比如上述提到的即将出现的大规模重组。
如何在这个汹涌暗流中保持自己的位置?业界普遍认为,有2个关键点是不能放手:资源化和低碳化。在资源化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污水零直排提标改造工程”等提供了广阔空间;而海水淡化技术,如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水平。此外,还有膜法 水处理技术促进了污water 资源利用和海water 淡化产业快速崛起。
至于低碳,则需要加强清洁能源使用,加快技改压缩能耗,同时进行数据智能升级,以达到集约、高效、绿色的现代标准。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正在朝着一个新时代迈进,那里的主题就是发展,而方向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