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储能网的报道中,低速电动车正迎来一场重生的机遇。近日,工信部发布了《2018年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其中提出了关于低速电动车的相关工作,这标志着低速电动车首次被纳入到新能源汽车范畴,并且国家和地方政府开始对其发展表示关注。
作为一种四轮、时速在70公里以下、采用纯电动动力的交通工具,低速电动车因其轻便实用、价格亲民而深受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消费者的欢迎。尽管它长期游走于政策之外,没有合法身份,也没有相关标准,但这并未阻碍它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在山东省,例如,一季度的产量同比增幅达到35.11%,月均产量达5.6万辆,这表明了该领域发展势头迅猛。
随着2018年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实施,对续航200公里以下A00级电动车的补贴大幅减少甚至取消,大多数A00级电动车终端销售价格上浮1万元左右,从而削弱了它们价格优势。这种变化导致消费者转向更经济实惠的低速电動車。此外,不少地方已经为这些车辆建立起合法登记和管理制度,如山西省忻州市将从今年7月1日起开始注册上牌。
对于即将出台的国家标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行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目前市场规模仅百万级别,但真正有技术和合格产品占据市场份额不足5%。我们认为提高门槛是好事,是技术进步。”他还预测,在未来几年里,由于国标出台后,低速電動車市場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每年的增长率可达30%-50%,最终达到1000万台规模。
尽管当前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市场混乱与竞争激烈,但也有一些优秀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为全球市场赢得认可,比如御捷、雷丁、嘉远等品牌。“国内也有优质产品,只是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他们无法得到充分展现。”另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同时也批评国内知识产权保护不足,使得模仿行为普遍存在,加剧了企业创新的困难。这也是为什么国内需要立即制定严格但公平合理的行业规范以支持本土品牌成长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