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环保知识推动社会逐步接受低速电动车发展迎拐点

在中国储能网的报道中,我们看到低速电动车正逐渐走出其“身份尴尬”的阴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曙光。近日,工信部发布了《2018年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其中对低速电动车的相关工作进行了明确提及,并提出推进四轮低速电动车标准制定。这标志着低速电动车首次被纳入到新能源汽车范畴,这也是国家对于低碳环保知识和社会发展的一种积极态度。

作为一种以纯电动为动力的四轮车辆,其时速在70公里以下,轻便实用且价格相对较低,因此深受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消费者的欢迎。尽管它长期以来游走于政策之外,没有合法身份也没有相关标准,但即便如此,它们仍然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在山东省,例如,一季度产量同比增35.11%,月均产量达5.6万辆。

随着国家补贴政策的调整,比如对A00级200公里以下车型取消补贴,大多数A00级电动车终端销售价格上浮1万元左右,这些都促使消费者转向更经济实惠的低速电动车。而随着市场火爆与政府支持,不仅有部分地方开始建立合法登记上牌制度,如山西省忻州市,也有其他城市出台了相关管理文件,为区域性良性发展提供了保障。

不过,由于目前缺乏国家标准,加大后期达标管理力度,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强化退出管理,是业内共同期待的事情。一旦正式国标出台,将真正让生产、销售走向规范化管理,同时也将推升整个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黄金期。虽然当前市场规模已达到百万水平,但真正具备技术和品质保证产品占比不足5%,因此提高门槛是行业进步的一部分,有利于淘汰那些无核心技术、品质不佳的小厂,使得行业更加健康稳健。此外,与欧洲等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国内可能会进一步提升标准,以促进长远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