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土壤监测之谜全流程创新揭秘

在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的一处码头,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对土壤进行采样。这些数据便实时传送到广东省土壤环境监测业务化管理系统。这个系统是广东省土壤监测多项创新成果中的一项。

五年时间里,广东省环境保护土壤环境监测与重金属溯源重点实验室建成了生态环境土壤样品库和华南区域土壶重金属同位素实验室等,从污染源解析到预警平台建设,实现了对技术水平的综合提升,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科技支撑。

智能流转实现“体检”高效化

全面摸清质量状况,省级构建运行了7826个点位的网络。每年大约1500个地点进行详查,这些数据来源于全面“体检”的第一步——采集及样品制备。这是最费时费力的工作。

由于需要永久保存,因此存放着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近5万件样品。在华南区域中心,就存放着大量的样品。若想提高效率,就要在各环节实现自动化。

华南流转中心成功运用智能传输与控制系统,将传送、交接、存储、拣选环节实现智能化可视化模式,极大提高了效率。

同位素实验室精准诊断

基于同位素示踪技术开发方法和源解析方法,建立起全国第一家重金属同位素示踪监测实验室。这是在生态环境监测试题内构建污染源解析体系的一次尝试。

铅Pb为例,不同铅比值不同,其组成只与源区特征有关,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可判断不同来源变化规律,为分析不同污染物来源提供科学依据。

污染预警平台超标报警风险预警

搭建起全球信息化管理平台,对超过9500家企业及6000个点位数据整合汇聚周边信息展示。

通过输入关键信息,可以查询排放情况,如遇超标或异常会立即反馈出问题模板,对后续跟踪判定依据。

未来,我们希望能像天气预报一样,对趋势进行提前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