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燃煤电厂到非电行业,大气净化正逐步向前推进。经过十年的持续努力,在煤电减排潜力有限的背景下,非电行业成为了进一步减少污染的主要领域。随着绝大多数燃煤电厂脱硫脱硝市场接近饱和的大背景之下,非电行业烟气治理正在成为新一轮蓝天保卫战中新的增长点。
当前,火电行业污染物进一步削减面临边际空间递减、边际成本攀升的挑战,大气污染治理主战场已经转移到了非电行业。非电领域包括各种工业过程中的烟气治理,这涉及水泥、玻璃、石化、冶金等众多产业。“特别是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还未得到有效控制,其中主要来源是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和包装印刷等行”。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曾指出。此外,还有40多万台数量庞大的燃煤锅炉,以及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大量采暖用煤,这些都构成了巨大的污染源。
为实现大气十条和“十三五”规划中的治理目标,推动非電行业大氣治理将是一条相对经济高效的路径。根据《脱硫脱硝行业2017年发展报告》,去年全年焦化、钢铁、化工等非電業以50%消耗占比,是用煤量最大的領域。这意味著,要达到空氣质量达标要求,需要至少削減50%以上的排放量。中信建投研报指出,工業企業排污許可發布以及排污升級改造將擴大減排治理市場空间,以至於针对非電領域重点行業尤為重要。
在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提高工業企业的排放標準並實現限期達標。此外,有超过20项国家关于修改无组织排放标准意见函,对钢铁、中建材、高温窑炉等多个工业行業全面增加無組織排放控制措施要求。而“十三五”生态环保规划将工業廢氣全面達標排放定位為25項國家生態環境保護重大工程之一。“環保部將緊紧抓住不電行業煙霧病害根據加快推進工業爐窯燃燒鍋爐與散煤等廢氣清潔。”劉炳江進一步指出。
然而,由于技术远不及火電技術成熟,以及各方因素(如企業主、新環境公司)、技术难度更高(如鋼鐵超低壓抑制),以及經濟敏感度更強(需適應小機組),這使得煙霧病害清潔仍處於萌芽階段。一方面,由於不同行業間產生的差異;另一方面,因其複雜性較高而難以普遍應用。此外,由於成本考慮,更需要創新技術來降低投資成本達到改造目標。
隨著此次提標改造工作進行深入,這樣如何突破技術瓶頸成為關注點之一。在環保企業運營上,一般認為可以采用第三方調節模式,即除了促進脫硝企業與環保企業良性發展,也能解決監管問題。此外,以低溫脫氮技術作為熱點競爭對手,其研究開發勢在必行。而目前已有的技術如何結合特定煙霧情況實施精確調整提升效率也成為當前焦點所在。
總體而言,不僅提升了未來大氣防護發展空間,也為了所有相關法律法規帶來了一個新的契機。大氣防護專家預測顯示,大型鋼鐵、大型水泥、大型平板玻璃、大型陶瓷等主要類別從事這些業務的大気防護市場空間最高甚至可達3000億元人民幣。如果這場風潮真正爆發,那麼就會帶動更多相關設備和服務需求,而監控系統設計也會引導環境監測器械與維修服務快速增長。在此過程中,這場戰役不僅對國內經濟構成了激勵,而且對全球資源利用方式也有著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