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车的快乐不在于免收过路费,而在于它那如春风般温柔的能源治理。乍闻之下,心中泛起一阵波澜,中国的过路费用虽高,但对于这辆充满活力的电动车而言,这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它是否能勇敢地驶上高速公路?绝大多数纯电动车,如日产聆风,都有着官方宣称150公里的续航里程,但实际仅约120公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留了一丝余地,就像汽油车中的常态——不可能每次都将油箱填满。
因此,在城市内兜转固然无碍,但对外城行走则犹豫不决。这便让人感慨:免收过路费,不过是一纸空文,一语双关。
那么,将沿高速公路建立更多充电站,是不是就能解决一切?遗憾的是,这并非长久之计。纯电动车普及的最大障碍,并非成本或续航里程,而是在于其使用效率低下。汽油车虽然续航有限,但加油却轻松几分钟;而纯电动车,即便短时间充电,也需耗时较长——因需更大量的电力。
一般情况下,慢充需7至8小时,快充则3至2小时;即使是专业直流快充,大多数情况下也需要半小时才能达到80%满意度。一旦开启高速行驶,每1小时必须停靠30分钟充电。如果前方排队,那等待时间将增加到1.5个小时。你忍受得了吗?
据一位行业专家指出,让沿高速公路建造大量充电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对此,我只能说:若要用私家车,便宜租赁或打乘公共交通更为合适。而我那用于周末假日出城的小汽车,只是个备选方案。
综上所述,免收过路费,对推广新能源汽车而言,其意义微薄。但是,它们只是作为一种特定环境下的短距离移动工具,与传统汽车相辅相成。不过,从地方补贴、中央补贴、购置税减免、牌照减免乃至现在讨论中的免过路费看,其推广力度可谓巨大,却难以令人满意。在2014年9月底,由工信部公布的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推广进度完成率仅11.48%,远未达预期目标。这说明,无论优惠如何猛烈,最终仍旧无法激发市场真正需求和竞争力。
当然,从2015年开始,有报道称新能源汽车销量显著增长,但仍不足以被称作“春天”。增量主要集中在上海和北京两座城市,其中上海已形成独特市场现象,即购买插混混合动力型号比原先价格更具吸引性;北京,则由限牌限制导致人们选择购买本土品牌纯electric vehicle作为替代方案。但这些都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春天”,尤其是在全国范围内扩展这种模式时,更令人感到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