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破坏环境的例子乌齐县境内威胁消散8000余头野生动物再次繁衍

在云南的类乌齐县,澜沧江上游长毛岭河流域,一种与众不同的生物栖息。这种被称为“夏瓦”的动物,最初是在150多年前由科学家发现,并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它是藏马鹿,也被称作“马鹿亚种”或“锡金红鹿”。

这些曾经濒临绝迹的珍奇,在50多年的保护下,如今繁衍兴旺。在类乌齐县境内,就有8000余头藏马鹿。

穿行于长毛岭保护区,那里的川西云杉林、白桦林、雪层杜鹃灌丛、窄叶鲜卑花灌丛和沙棘灌丛交织成一片茂密的绿色海洋,为藏马鹿和其他稀有物种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

据陈来曲珍,类乌齐县林业局局长介绍,该保护区成立于1993年,并在2005年被评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提到这里的藏马鹿,不得不提向秋拉姆,她自16岁起便开始守护着这群动物至今45年。她见证了从几百只到千余只的增长,只在2014年就增加了五六十只新生的小幼崽。“每一个生命都应该活出自己的价值,这一点同样适用于人类和动物。”向秋拉姆说。

春季夏季秋季,每当四季更迭,藏马鹿都生活在山林间,但到了冬天,当草木凋零时,它们才会回到自然保护区。这时,向秋拉姆已经准备好它们过冬所需的大量饲料。而她平日里还要巡视山地,以确保没有受伤的小兽需要帮助,也没有潜伏的盗猎者侵扰。现在,她和她的丈夫以及儿子都是这个地区不可或缺的人员之一,他们致力于维护这一生态宝库。

本报记者 韩俊杰拍摄

《人民日报》(2016-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