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以实现绿色产业精准扶贫让绿色走进生活

为了实现“十三五”期间近6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目标,保障扶贫工作的巨大成效和可持续性,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并实施绿色产业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生物质能源产业是精准扶贫的理想选择,它能够带动3000多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并且每年支付给农民约150亿元的燃料收购款项,帮助了20万户农民家庭脱离苦海。

生物质能源产业具有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特点,是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已经拥有完全自主创新的生物质能源商业应用技术,并在全球领先水平。目前,有超过200家生物质电厂投产运营,每年消费5000万吨农林业废弃物,在减少季节性秸秆焚烧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为超过百万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科学规划与顶层设计是实现产业与扶贫高度融合的关键。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将这些项目优先对接全国592个贫困县,加快推进建设,可以帮助3000个以上家庭脱离苦海。如果将60%的就业岗位提供给贫困家庭人口,那么每年可以帮助3000个家庭脱离苦海。

政府配套资金保障对于推进产业扶针对项目至关重要。通过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企业自投资金、社会参与资金和政策性银行长期低息等,构建稳固资本力量,为落户到偏远地区的人类提供充足资金支持。这不仅能促进种植能源、种植材料工业蓬勃发展,还能使我国县域经济向低碳、循环、生态经济转型,同时产生新增GDP40万亿元,形成新的增长极,对于解决我国当前经济转型中面临的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

制定切实可行方案确保行业与精准扶针对计划无缝对接。首先,要通过当地组织了解当地情况并建立数据库,以便优先聘用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参与原料管理工作,并为他们及其家人办理医疗及养老保险。此外,要因地制宜组建合作社,让入社人员以市场公允价格出售原料,从而获得收益;利用余热建设冷库为当地产品提供保鲜服务;将肥料无偿赠送给非生产性的富含氮磷钾化肥用于生产复合肥料;以及资助适龄儿童读书直至大学毕业或安排职业培训让其找到合适职位。此外,还需为无劳动能力的人口分配折合有保底收益的优先股权,以保证他们收入稳定。

这些实施方案如果得以切实执行,将有效达成我的目标,使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成功。(作者:全国代表兼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人民日报》(2016年03月10日2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