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到来之际,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公开了其在党的以来防沙治沙成果。数据显示,全区每年完成约1200万亩的防沙治沙工作,这一数字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同时,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多年实现“双减少”,实现了从“人退沙进”到“绿进沙退”的历史转变。在未来的“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将继续巩固这项成果,并计划完成更多的防砂治理任务,以确保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内蒙古作为我国最为严重的荒漠化省区之一,其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挑战。该地区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等著名的大型沙漠及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呼伦贝尔等重要的中小型干旱区域。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内蒙古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其中包括培育发展六大类型的沙产业:如植物种植与开发利用、特种药用植物种植与加工经营以及林纸一体化和生物质能源产业化等。此外,该地区还实施了多个重点工程,如“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源地治理”以及天然林资源保护等,以此推动土地恢复工作。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资源,内蒙古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严格措施,比如划定禁止挖掘或开垦的地带,以及推行牧业政策以促进草原健康发展。此举不仅帮助控制了破坏植被行为,还促进了土壤质量提高,从而使得整个区域逐渐由黄土覆盖变得绿意盎然。
截至目前,全区共设立18个国家级保护区域,这些区域总计面积超过18.35万公顷。这意味着无数平方英里的戈壁滩已经开始悄然变成了绿洲,而曾经寸草不生的山坡现在则被树木覆盖。这一切都是通过长期努力形成的一套成功模式,以及一群致力于这一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所获得的成就,他们被誉为是抵抗荒漠侵蚀中的英雄们。
例如,在鄂尔多斯市,一项名为库布其模式的地方性解决方案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这个模式下,由政府牵头,但企业参与运作,而农民则通过市场机制获得回报。结果是1.86万平方公里范围内近四分之一已被重新植入生命,这对于全球抗击荒漠化提供了一份独特经验。而巴彦淖尔市,则通过社区参与项目,如肉苁蓉生产和生态旅游,让居民直接受益并成为自然保护的一部分。
此外,还有一些个人也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情感,他们坚持不懈地投入到这场战斗中去。比如苏和放弃退休生活,用10年的时间在戈壁滩上种下9万余棵梭梭树,为当地造出4800亩新森林;还有殷玉珍,她领导下的团队成功修复毛乌素海岸线70%以上,使得这一曾经看似死寂的地带变得更加繁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