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在这一天,笔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了解到,自党的成立以来,全区每年都完成了1200万亩的防沙治沙工作,这一成果占据了全国治理面积的40%以上。连续多年的努力使得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了“双减少”,转变为“绿进沙退”的历史性变革。未来五年,“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将全力以赴地巩固这些成果,并完成2650万亩的防沙治沙任务,让人民群众享受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霍晓庆)
内蒙古是中国最为严重的地面荒漠化和土壤侵蚀地区之一,其境内有著名的大型盐原如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以及大型咸水沼泽区域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呼伦贝尔等,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在有效管理与严格保护下,内蒙古不仅培育并发展了一系列相关产业,如生物质能源产业化,还推广了六大类型的沙业项目:如种植与开发利用特种药用植物,以及林纸一体化等,以此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同时增强居民收入。
通过实施多项重大工程,如“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以及退耕还林还草等,全区不断加强对自然环境的管理。此外,还实行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如划定国家级封禁保护区,并采取措施打击乱砍滥伐行为。在这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中,许多人成为“救星”,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升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
截至目前,全区共设立18个国家级封禁保护区总计约18.35万公顷。尽管存在挑战,但仍然有希望——在这个曾经被认为几乎无法再生的地方,现在已经开始出现绿意盎然的地方。这一切都是由于持续性的努力所致,其中包括鄂尔多斯市成功建立起一个集企业主导、高度专业运作于一体且农民参与市场机制并融入技术创新之中的综合模式;巴彦淖尔市则以肉苁蓉及其他特色产品带动旅游业,使得整个地区从简单的一片荒野变成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地方。
还有像宝日勒岱夫妇这样的例子,他们为了植树造绿,在60年的时间里坚持不懈,最终使得毛乌素地区治理率达到70%,恢复到了百年前如此美丽的情况。而苏和放弃了退休生活,为戈壁灘种植梭梭9万余株,与妻子一起补植补造梭梭森林4800亩,他们共同创造出了一道绿色的屏障来抵御那汹涌澎湃的人类活动带来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