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主城区内涝:揭秘农村排污背后的隐患,共谋水患治理新篇章
摘要:以海口市主城区为例,基于高精度数值模拟模型进行城市内涝过程模拟和成因分析,是当前的主流思路。笔者基于PCSWMM软件构建海口市主城区一维、二维耦合内涝模拟模型,获得降雨和潮位组合情景下的主城区积水程度及内涝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揭示内涝形成机制和关键影响因素,并从整体层面提出可行的整治方案,以期为海口市主城区的内涝防治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支持。
01 研究区域概况
海口市位于热带北缘,与强降雨与风暴潮共同作用下,其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海洋气候,全年平均降雨量达1827mm,其中5月—10月为雨季占全年78.1%;9月是降水高峰期,平均降雨量300.7mm占全年的16.5%。受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得海口市成为一个常见的洪水发生区域。
02 海口市主城区内涝模型构建
利用管网、检查井与河道信息(来源于海口市水务局)以及下垫面利用信息和地形高程数据(遥感解析)等构建了包括子汇水区139个、地表网格62920个、管段13122根、检查井13073个、河道10条及排水口47处的一维、二维耦合内涝模拟模型。在龙昆沟出海等35处设置挡潮闸,每当闸上游水位高于闸下游潮 水位时开启排泄,不然则关闭以防止入侵。通过对2014年威马逊台风期间实际测量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将得到参数率定,从而提高模型预测准确性。
03 模拟研究及结果分析
通过所建立的模式得知,在不同设计降雨频率与潮位情景下,该地区积累面积分别为11.13至20.94平方公里,对应体积从22790万立方米到62021万立方米。当重现期达到50年时,即出现最严重的情况。此次研究还发现在2年一遇的情境中,研究区域仅有12.7%被淹没,而到了50年一遇,则增加至88%,显示出随着时间延长内部溢情况变得更加危险。此外,还指出了滨江大道及其周边、大同分洪沟沿线这些重点区域需要特别关注。
04 内涌成因分析
首先,对于典型地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将其分为四类原因:第一类是由于极端天气,如超标之日增多或一次性的强风暴引起大量短暂性的渗透进土壤中的地下径流,使得不仅渗透深度加深,而且渗透速率也显著提升,这使得更大的空间范围受到覆盖并且导致更多土地变成了湿润状态。这就意味着某些地区会因为过多的沉淀物而变得越来越难以处理,这对于城市规划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二类是在没有足够干燥空气供蒸发使用的情况下,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非常高时,由于缺乏足够冷却通道或不良散热系统,因此无法有效消除这个问题。这可能导致温度升幅急剧增加,也就是说,如果环境条件恶劣,它们可能会迅速扩散并造成更广泛范围上的灾害。
第三类是在整个城市中存在的问题涉及到各种各样的交通道路状况,如道路堵塞或者工程施工工作阻碍了正常交通流动。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不断,那么它会进一步增加交通拥堵,同时也限制了人们前往安全地方避免自然灾害途径。
最后第四类则涉及到一些政策措施,比如政府实施了一些新的法规,但这通常需要时间才能真正产生效果。而且,由于是逐步推行,因此可能在最初阶段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而忽略了潜在风险。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如何提高公众意识,以便他们能够理解这些变化并采取适当行动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综上所述,这些都归结起来就是要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减少废弃物品投放还是改善我们家里的能源效率,都能帮助我们减轻环境压力,从而预防未来发生任何意外事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实施绿色建筑标准来减少能源消耗,同时采用清洁能源技术如太阳能板或者风力发电设备替代传统化石燃料,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此外,加强社区教育活动,让居民了解自身行为如何影响环境,以及学习如何采取简单措施保护自己的居住环境也是很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