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治理环境问题的措施与方法研究.doc

研究治理环境问题的生态修复措施和方法,从以矿石开采为代表的开发生产建设项目造成的地质灾害、占地、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出发,探索土地生态修复措施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为生态恢复和环境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标签: 生态修复; 环境治理; 问题; 措施 生态恢复是指停止对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有效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自身调节和自身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方向发展,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逐步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一、矿石开采引发的环境问题 (一)地质灾害 我国是地质灾害多发国家。 地质灾害类型较多、分布广泛、影响较大。 其中,矿山地质灾害是主要灾害。 关键是不合理的开采方式导致了人为地质灾害。 我国矿山开采规模很大,但开采设备和技术却十分落后,从而导致矿石开采周边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采矿,特别是露天开采,对地表植被和山坡土壤影响很大。 废石、废渣等矿山废弃物随意堆放。 强降雨会腐蚀采场内松散的地表沉积物。 形成边坡失稳,表层边坡沉积物因重力作用而发生滑动,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严重,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2)“三废”污染矿冶废水主要包括选矿废水、作业废水、矿井水和尾矿库(池)水。 各种金属和非金属采矿业的废水主要呈酸性。 除富含COD和悬浮物外,还含有砷、锌、镉、汞、六价铬等有毒有害元素或化合物。 大量废水未经合格处理随意排放,对土壤和地表水造成严重污染。 矿石生产产生的粉尘也对周围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另外,废气、粉尘在大气影响下的运动,会影响矿区外较远距离的生态环境。 例如,云南西都个旧市部分锡矿厂,选矿废水中锑、砷严重超标。 其中,金属砷超标5倍以上,金属铅超标35%,严重污染周边水源和土壤,导致农作物减产、水生生物灭绝。 二、生态恢复与治理措施 (一)森林和湿地生态恢复 1、森林生态恢复 为增加森林资源,提高森林生产力,按照分类经营、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不同地区生长的林木质量改善地区和森林。 采用结构调整、树种替代、补植、嫁接等技术进行修复。 2、湿地生态修复、河流湿地保护与建设。 对于流经城市地区的河段,适宜设置防护林休闲空间,增加林带休闲、观赏功能,打造城市线性公园。 对于流经郊区的河段,防护林带主要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形成多层次的景观林带。 恢复水禽栖息地。 通过退耕还湖、疏浚,控制水位和水量,恢复湿地水生植被和湖滨植被带,更新和恢复鸟类栖息地,增加鸟类数量。

湿地植被带建设。 围绕重点湖泊、湿地建设乔灌、植被带,保护河岸,固结土壤,减少污染,保护水质,涵养水土,减弱水土流失,形成河湖湿地绿色景观。 (二)土地生态修复与治理 1.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 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实施农田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和山洪沟治理工程,工程重点为土壤水源涵养林建设和水资源保护 森林、滑坡治理、边坡水系、边坡梯田等。 2、实施高效生态园林修复工程,推广生态立体种植,修复茶园梯墙,夯实茶园基础,推广绿色害虫防治技术。 通过实施“茶林绿肥”复合栽培,合理建设水利和道路设施,实现树木、草地、肥料、水和道路的有机结合,形成坚实的阶梯、有序的阶梯、茶园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模式。 3.实施生态移民。 做好扶贫规划、生态建设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对扶贫项目进行全方位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评价,考虑扶贫地区自然地理条件,落实扶贫开发任务。差异化扶贫战略。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 加强典型生态系统、景观和遗传多样性保护,进一步加快保护区、森林、湿地公园划分和建设,完善保护网络体系。 加强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推进自然保护区示范建设。 加强濒危动植物物种抢救和保护,强化野生动植物疫情监测和控制体系,加强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和评价。

3、结论总体而言,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高发国家。 地质灾害类型较多、分布广泛、影响较大。 此外,地质灾害、水土流失、森林和湿地退化等问题十分突出。 经过正确、合理、先进的生态恢复方法和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生态破坏,逐步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或使生态系统发展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1]王刚. 黑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生态概况[J]. 林业科技情报,2016(02):26-27。 [2] 曹锡军,张英明,崔岩松,高柱。 南通濠河水系生态修复及其综合治理分析[J]. 人民珠江,2018,39(05):34~37。 [3] 张文荣. 基于河流管理的河流生态修复方法探讨[J]. 智慧城市,2018,4(03):167~168。 建通。 杭州城市河流生态治理实践与成效[J]. 水生生态学报, 2018, 39(02): 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