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区别.doc

自然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区别。 生态旅游最初不仅代表一切以自然风光为目的的观光旅游,而且强调游览对象不被破坏。 生态旅游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 人类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和开发能力,但也严重扭曲了人类与地球的正常关系。 一方面,人类将地球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来源,用自私的心态近乎疯狂地向地球索取各种资源; 另一方面,人类的行为遭受了地球的严厉报复:空气、水质、食物、噪音、垃圾等各种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世界各地各种环境公害频繁发生,人口迅速增加,物种数量急剧增加。灭绝速度的加快不仅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也日益阻碍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这种情况表明,人类传统的社会发展模式已经结束,找到了新的发展模式。 经过反思和探索,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人类本质上只是地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之一,人类的生活、生产和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它。 开辟地球自然环境,地球的各种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都是有限的; 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地球”,也是地球上的生命。 在其他动植物的地球上,人类和其他动植物是平等的伙伴和朋友,而不是奴隶和奴隶主的关系。

环境和自然保护的绿色浪潮开始在世界各国兴起。 人类逐渐调整与地球的关系,导致“可持续发展”理念在20世纪80年代末诞生并持续至今。 旅游业发展已深入人心,并最终成为全球发展的共同指导思想。 旅游业曾被认为是“无烟产业”、“朝阳产业”,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但由于传统旅游业的发展遵循工业革命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旅游对象采取“掠夺性”开发利用,缩小了旅游活动的范围和程度。 超出了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破坏了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降低了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阻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球绿色浪潮的兴起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生态旅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和发展的。 它实际上是旅游业。 自1983年Ceballoslascurain提出生态旅游概念以来,随着生态旅游在世界各国的实践和普及,世界各国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不断探索和丰富其内涵。地理、自然、文化、社会经济和其他观点。 关于生态旅游的概念,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无一致的看法。 1992年,美国生态旅游协会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为了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而到有目的的自然地区进行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应在开展活动时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使保护自然资源能够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利益。”

澳大利亚联邦旅游部在制定其国家旅游战略(1994)时将生态旅游定义为:“生态旅游是走向自然,将自然环境转变为对其中生态可持续管理的旅游业的教育和解释。” 我们认为,生态旅游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与传统旅游一样,生态旅游也会对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生态旅游是针对传统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而提出的。 其保护性是其区别于传统旅游的最大特点。 生态旅游保护性的本质是要求旅游者和旅游业约束自身行为,以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 例如,在卢旺达原始森林观赏野生动物时,传统旅游让游客进入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随意与它们玩耍,而生态旅游则采取对资源(野生动物)和利用影响最小的旅游活动。用于远距离观测的望远镜。 生态旅游的保护性体现在旅游业的各个方面。 对于旅游发展规划者来说,保护体现在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设计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充分认识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 将资源价值纳入成本核算,依据科学发展规划谋求持续投资效益; 对于管理者来说,保护体现在资源环境的容量上。 利用旅游业避免短期行为,谋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可持续协调发展; 对于游客来说,保护体现在环保意识和自身素质上。 改善和自觉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

对于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保护体现在当地产业结构的合理规划和布局,为当地谋求最佳的长期综合效益。 此外,传统旅游业的最大受益者是开发商和游客,而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当地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消耗当地水资源和食物、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建设,往往会破坏旅游资源和当地环境)。景观和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旅游活动产生的各种污染等)主要是当地造成的,这使得旅游业与当地社区处于对立状态,不利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破坏当地环境,甚至对旅游资源和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 生态旅游强调当地社区居民是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应公平地获得分配旅游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机会。 只有旅游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惠及当地居民,才能实现旅游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强调当地居民能够公平地获得分享旅游社会经济效益的权利,也是生态旅游的保护内容之一。 生态旅游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内涵。 这就要求旅游设施、旅游项目、旅游线路、旅游服务的设计和管理都必须体现较强的专业性,让游客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大的回报。 对自然的精神享受和满足,激发和提高游客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进而自觉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 同时,旅游管理的专业性也是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可持续利用和三大效益协调发展的前提之一。

此外,专业性还体现在游客的旅游心理上。 生态旅游者不是追随旅游时尚潮流而没有自己确定的旅游目的的盲目游客,也不是追求豪华奢侈的物质享受,以为金钱可以买到的游客,他们不是与自然脱节的游客,而是更高层次的游客对欣赏、探索、理解自然和当地文化有明确要求的人。 在我国,生态旅游的受欢迎程度不仅体现在生态旅游者的受欢迎程度还体现在旅游资源的受欢迎程度。 生态旅游是在传统旅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此,中国的生态旅游不应该成为高消费、高品质人群的特权。 只要基于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知识就是旅游的目的,就能自觉地保护和珍惜旅游资源和环境。 普通工人、农民、职员、学生等都可以成为生态游客。 在旅游资源上,西方国家只将生态旅游定位于自然景观,而我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中国的自然与文化已经融为一体。 融为一体,所以中国生态旅游的对象不仅是自然景观,而且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景观。 201131006073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