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治理三大行动计划发布 2025年我国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生态环境部等十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深入开展消除重污染天气、防治臭氧污染、治理柴油车污染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消除重污染天气及以上重污染天气全国范围内将基本消除; 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取得积极成效,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水平显着提高,移动污染源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显着下降。

据介绍,近年来,通过制定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我国环境空气质量人民群众蓝天幸福感、获得感显着增强。 但重点地区、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问题依然突出。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仍处于较高水平。 夏季,已成为部分城市空气质量超标的首要因素; 柴油卡车污染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移动污染源是氮氧化物排放的重要来源,对秋冬PM2.5污染和夏季臭氧污染影响较大。

记者了解到,消除重污染天气攻坚战以PM2.5污染为重点,以秋冬季(10月至次年3月)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以北京为重点天津、河北及周边重污染天气多发地区东北地区、汾渭平原、重污染天气防控相对薄弱的东北地区以及天山北坡城市群关键领域。 根据该地区不同的污染特征,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根据目标,到2025年,基本消除重度污染及以上天气,重度污染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控制在1%以内,70%以上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彻底消除重污染天气,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东北汾渭平原、天山北坡城市群,人为因素造成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减少超过30%。 主要措施包括大气污染和二氧化碳减排协同行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五项重点行动。

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将集中在5月至9月期间。 臭氧污染较为突出的京津冀地区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是臭氧污染防治的重点地区。 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等臭氧超标城市将在国家指导下开展重点攻关,坚持突出重点,实施分类施策,加大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排放减排力度,提升能力,补齐短板。 根据目标,到2025年,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取得积极成效,全国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全国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7.5%,VOCs和臭氧排放总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将分别高于2020年。 下降了10%以上。

柴油货车污染攻坚战重点关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相关省(市)、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城市,哪里有大量的货运。 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监管,加强部门和区域联防联控。 根据目标,到2025年,交通运输结构和车船结构的清洁化和低碳水平显着提高,燃油质量持续改善,机动车、建筑黑烟超标现象得到改善。重点地区机械和铁路内燃机车基本淘汰,柴油货车排放通过国家检查。 全国柴油货车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12%,新能源及国六排放标准货车占比达到40%以上,铁路货运量提高0.5个百分点。 主要措施还包括推进“公改铁”、“公改水”行动、柴油卡车清洁行动等五项重点行动。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把推动标志性战役年度目标和最终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的重要内容,同时强化目标任务落实。 通报批评、约谈问责将按规定执行,相关落实情况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