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老中山人的记忆中,中山是一个河网密布的岭南水乡,每家每户屋前屋后都有河涌,推开窗户就是一幅河岸风光画。然而,随着城区内河涌覆盖消失、水环境污染,水变黑、变臭了,曾经风光如画的 “一河两岸”,成为人们避之不及的臭水沟。
从2012年开始,为全面改善河涌水质,广东省中山市开展了雨污分流建设工程、水循环工程、内河涌治理和环境整治工程等一系列江河环境整治工作。水环境综合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雨污分流(截污)、补水循环、清淤、生态环境修复四大步骤来实现。经过近3年的努力,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昔日黑臭的内河涌,今已旧貌换新颜,广大市民有望重新欣赏到内河涌“一河两岸”的水清胜景。
整治后的发疯涌水清岸绿。
羊角涌清淤现场。
重拳治水
启动内河涌整治泵站建设
中山市中心城区内河涌划分为有源头河涌、无源头河涌、覆盖渠三类。为了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市住建局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围绕市民反映意见比较大、投诉较多的区域,启动了10条河涌的整治工程。这10条河涌整治工程分别为:发疯涌环境整治工程、白石涌环境整治工程、西河涌环境整治工程、崩山涌环境整治工程、称钩湾涌环境整治工程、莲兴涌环境整治工程、白沙湾渠环境整治工程、羊角涌环境整治工程、马恒河环境整治工程及大滘涌环境整治工程。
目前,对发疯涌、西河涌等10条内河涌开展的整治工作初步达到预期目标。通过治理,发疯涌、西河涌、崩山涌、羊角涌、白沙湾渠、称钩湾渠、马恒河等7条内河涌基本实现不黑不臭。特别是崩山涌和发疯涌,无论是水质还是河涌两岸环境都得到明显改善。剩余的3条河涌整治工程(白石涌、莲兴涌、大滘涌)现正在招标中。
促进河涌水体流动,改善水环境,好的“硬件”条件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市住建局先后启动了白石涌、崩山涌、发疯涌外排泵站的建设。
延伸阅读:
中山市首个PPP水利工程落户翠亨 河道修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