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国际外交和气候行动的“大年”,中国能源转型如何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更多动力?
2022 年 2 月 25 日
#气候&能源#信息
2022年2月25日,北京——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团队联合发布了《中国能源转型迈向全球生态文明》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 今天 )。 报告指出,格拉斯哥气候大会后,全球气候治理进入行动化阶段。 中国的能源转型不仅是国内绿色低碳发展的需要,也有助于中国通过知识生产和制度溢出分享发展经验,为各国提供更好的服务。 提供能源转型解决方案、绿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和技术等全球公共产品。 此外,中国的能源转型进程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绿色领导力、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报告作者之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于洪元强调:“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续蔓延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公共政策面临的复杂挑战的背景下,经济复苏,中国外交如何做好气候和经济问题? 在环境等非传统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保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协调可持续发展,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当前和下一阶段的重要课题的发展”。
气候治理进入新阶段,大国能源结构调整正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
在政策和经济双重推动下,近几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突飞猛进,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快速增长。 全球能源消费电气化趋势明显,能源数字化正成为能源转型主流。
2017-2020年美国、中国和欧盟一次能源消费及碳排放
2020年中美欧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对比
报告通过梳理中美欧三大经济体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发现,与美国和欧盟不同,中国对一次消费能源的需求仍在上升。 其中,煤炭是中国目前所依赖的能源,这也意味着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也面临着煤炭减量的巨大压力。
大国博弈,全球低碳转型何去何从?
报告通过梳理发达国家在气候能源转型战略和全球能源转型方面面临的行动和挑战,指出应警惕大国竞争与合作中的全球低碳转型博弈阻碍协调发展。大国气候能源治理。 在贸易关系方面,一些国家试图通过政策手段建立自己的产业优势,这将影响全球自由贸易的公平发展,增加绿色经济转型的成本。 在技术合作方面,少数国家将低碳技术竞争作为地缘政治竞争的核心焦点,阻碍绿色技术向发展中国家推广。 在发展援助方面,少数发达国家试图通过主导海外投资环境标准为发展中国家合作制造障碍,可能导致全球可持续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 此外,全球发展不平衡和全球能源治理机制碎片化可能导致机制低效甚至治理失灵,给全球能源转型带来风险。
中国能源转型取得丰硕成果,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新动能
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转型的顶层设计和制度规划的全面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可再生能源资源和技术的发展,都印证了我国前进的方向展望能源转型领域的战略与发展。 硕果累累。 中国除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自身努力外,还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为实现《巴黎协定》气候目标,中国在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代表的多边谈判中积极发挥大国影响,推动气候问题解决,在双边合作中展现出积极负责任的合作精神。和多边气候变化合作。 我们要坚持包容合作的治理理念和大国态度,不断为全球气候治理新模式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加快中国能源转型进程,协同效应不容忽视。
报告指出,加快国内能源转型,有利于推进全球气候治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一方面,中国展现开放合作意愿,积极推动国内能源转型,将气候能源合作打造成大国良性互动的窗口,推动全球气候与能源治理,稳定和发展大国关系。权力。 另一方面,作为全球最大碳排放国,中国积极加速自身能源转型,可以加大全球气候治理雄心,推动全球主要排放国的减排行动。
加快国内能源转型,有助于提升中国在未来全球绿色经济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引导资本流向低碳产业,投资能源供应,利用技术创新,可以使我国在全球绿色经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占据主动,赢得竞争优势。在国际竞争和全球发展转型中。 获得先发优势。 此外,报告指出,目前全球能源治理中与清洁能源发展相关的国际融资、技术研发、生产供应、信息共享等规则体系有待完善。 加快能源转型有利于加强中国在国际能源规则制定中的作用。 过程中的声音。
加快国内能源转型,有利于促进中国全球公共产品供给,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一,中国正在加快转型,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为实现温控目标、缓解气候危机作出贡献。 其次,国内能源转型有利于将低碳发展战略和绿色规则标准融入海外投资项目,推动地区乃至全球绿色低碳发展。 最后,中国推动自身绿色能源转型,有利于通过知识生产和制度溢出分享发展经验,更好地向其他国家提供能源转型规划、绿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和技术等全球公共产品。
报告作者之一、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国内低碳政策发展研究项目负责人吴景涵表示:“2021年,全球经历了多轮极端气候危机,能源供应紧张。面对需求冲击,各国必须坚定履行《巴黎协定》规定的责任。 带来挑战。 在此背景下,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转型发展展现出强大的韧性。 2021年,我国新增并网风电、太阳能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 截至2021年底,风电、太阳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已达6.35亿千瓦,我们不断扩大在国际竞争和全球低碳转型中的先发优势。”
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能源关系,于洪元补充道:“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的国家,中国的能源转型方案和实践经验可以为推动发展中国家绿色现代化进程提供金钥匙。”
因此,随着全球气候治理不断深入,中国加快自身能源转型进程,积极构建新型电力体系,通过自身资金、技术和经验推动全球能源电力转型,将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与主导碳中和绿色公共产品供给和全球环境法制建设; 将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主流规范。
下载简报全文:《面向全球生态文明的中国能源转型》
媒体联系
王新楠 绿色和平传播总监 15510288356 xwang@greenpeace.org
绿色和平东亚北京办事处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家94号亮点文化创意园A座2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