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正式发布大气管理十项国家法规 证券公司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人民网北京9月12日电(吕前)据中央政府网站消息,国务院近日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项措施,俗称“国家大气治理十项措施” (以下简称“国家十项措施”)。 力争再用5年以上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不少券商认为,大气污染防治是重大民生问题。 “国十举措”的出台,不仅将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也将有效提升环保板块的配置价值。 由此带来的投资机会不可或缺。 忽略。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设定的行动目标是: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数量天数将逐年增加;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北京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得到控制约为60微克/立方米。 这十项措施包括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多种污染物排放。

受国家空气治理十条积极预期影响,A股空气治理PM2.5概念股轮番上涨。 9月5日至10日四个交易日整体涨幅均超过8%,其中飞达环保等个股在9月10日强势涨停。12日国家十项规定正式发布后、PM2.5概念股遭遇“光明之死”。 多数个股高开后震荡走低。 截至中午收盘,板块整体下跌1%,其中龙净环保跌2.01%,国电生鲜跌1.41%,三维丝绸跌3.08%,雪狄龙跌0.84%。

对此,国泰君安研究员王伟认为,市场已基本充分预期了政策内容,全文出台对环保板块指标的业绩预期影响有限。 自6月14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治理“国十规定”以来,市场对政府的大气污染治理政策思路抱有较为充分的期待。

王伟预计,“国家十项措施”出台后的1-2个季度内,很难对大气治理板块的业绩产生实质性影响。 预计这些公司的业绩增速将快于此前水平,最快将在2014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得到体现。

“预计环保产业新的政策激励将来自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或水污染治理相关政策。” 王伟表示,未来新政策的出台预计时机是,一是11月份召开的中共中央三中全会。 出台本届政府环境保护纲领性政策; 二是在大气治理行动计划之后可能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预计最早于2013年底或2014年初)。

华泰证券认为,大气污染防治不仅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经济升级的重要抓手。 我国日益突出的区域性、复合性大气污染问题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在此背景下,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还必须推动电力、钢铁、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产业升级。

华泰证券认为,国家大气治理行动已远远超出环保产业范围,将成为推动经济升级特别是多个重工业行业产业转型的重要举措。 预计后续具体政策措施将超出市场预期,主要体现在加强政府推动、涉及更多行业、提前达标期限、收紧排放标准等方面。

华泰证券表示,多个行业将上演“节能减排”革命。 据测算,已启动的钢铁脱硫、水泥脱硝、城市“煤改气”等产业的市场空间已达到电力行业的50%以上。 我们认为,后续非电行业空气治理政策落实到位,将推动诸如供热、钢铁、水泥等多个行业的环保市场持续超预期。

瑞银证券研报认为,对于工作场所空气污染治理带来的投资机会,火电厂是工业空气污染治理最重要、最好的客户。 虽然钢铁和水泥是继火电之后最大的排放源,但其规模远小于火电。 瑞银预计,2013年和2014年将是行业高位,2015年将开始下降。“十三五”期间市场总量将大幅下降。 预计2013-15年将完成火电厂环保投资高峰。

瑞银证券也表示,环保产业的发展主要由政府政策驱动,因此存在以下风险:政府政策执行不符合预期; 政府资金短期短缺,导致项目开工进度或项目收益不达预期; 污染物控制标准将增加项目投资成本。

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项措施

一是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多种污染物排放。 全面整治小型燃煤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 城市扬尘和餐饮油烟污染综合治理。 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提高燃油质量。 二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决停止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法在建项目。 三是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推动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创新发展和产业化应用。 四是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增加清洁能源供给。 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下降到65%以下。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 五是严格节能环保投资项目准入,提高准入门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严格限制在生态脆弱或环境敏感地区建设“两高”产业项目。 六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的政策。 调整完善价格、税收等政策,鼓励民间和社会资本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 七是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依法监督管理。 国家定期公布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建立重污染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制度。 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八是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协调区域环境治理。 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治合作机制。 国务院与省级政府签订目标责任协议,进行年度考核,严格追究责任。 九是建立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制定健全应急预案并及时启动,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 十是明确各方责任,发动全民参与,共同改善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