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弥补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改善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推动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改善。 进行了系统规划和具体部署。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突出短板。 《行动计划》继续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作为“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明确总体要求和具体任务,为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提供重要指引。

污水治理方法有哪些_污水治理_污水治理新兴技术大致包括几种

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打赢农业农村污染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特别是2018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决策部署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按照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计划的要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逐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25.5%。 开展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调查和农村黑臭水体排查; 各省(区、市)编制修订发布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完成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规划,10个省(区、市)34个县区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规划。开展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试点。 但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基础薄弱,地区差异大,处理任务繁重:一方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74.5%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尚未完成治疗方面,总体治疗率较低,且面临资金问题。 存在投入严重不足、设施建设不规范、长效机制不完善等现实问题; 另一方面,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才刚刚起步。 全国有8000多处农村黑臭水体,体量大、范围广,亟待治理。 总体来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水平仍然不高,距离农民的美好期望与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十四五”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振兴提出了明确要求。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改造、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实施河湖综合整治。促进减排” 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厕所以及污水和垃圾处理。”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统筹农村厕所改造和污水及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为此,《行动计划》充分总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成果和经验,立足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明确要求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污水处理,推进分区分级治理,强化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细则。

污水治理新兴技术大致包括几种_污水治理方法有哪些_污水治理

2.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分区分类处理

《行动计划》提出,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突出分类政策,充分考虑东中西部地区差异,根据农村基本情况确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目标任务。各地区实事求是。

在行动目标方面,《行动计划》明确了总体要求。 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继续提高,无序排放得到控制。 同时提出差异化处理目标,即在东区、中西郊区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显着提高; 中西部地区基础和条件较好的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明显提高。 生活污水处理率有效提高; 边远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平得到提高。

从治理时机上看,优先处理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国家重要战略区域,重点处理水源保护区和城镇污水农村生活污水。 ——乡村边缘、中心村、旅游景区等人口密集地区。

在技术模式方面,《行动计划》要求在平原、山区、丘陵、缺水、高寒和生态敏感地区等典型地区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以资源化利用和可持续处理为重点。指导和选择要结合农村实际。 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优先推广运行成本低、管理维护简单的处理技术,鼓励分散居民区探索采用人工湿地、土壤渗滤等生态处理技术,积极推广农村生活污水综合利用资源。

污水治理方法有哪些_污水治理_污水治理新兴技术大致包括几种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三点建设、七点管理”。 针对设施运行维护长效机制不健全、管理维护不到位等问题,《行动方案》提出加强设施建设与运行维护并重,明确设施产权归属,建立制度、标准、队伍、资金。 建立村居环境有监督的长效管护机制,确保设施有效运行。 用好公益阵地,合理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管理队伍,推动农村厕所、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设备、村庄保洁一体化运营管理。 探索建立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依法付费制度,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运营、管理、维护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服务收费市场化形成机制。逐步建立农民合理缴费、村级组织协调、政府适度补贴的运行体系和管理维护资金保障体系,合理确定农民缴费分摊比例。

三、统筹协调,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长期任务,要优先解决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水环境问题。 要突出重点,带动示范,选择典型地区开展试点示范,深入实践,总结凝练,形成典范,点点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以点为基础。 要坚持标本兼治,既要按规定时间点实现消除农村黑臭水体的目标,又要从根本上解决造成黑臭的相关环境问题。建立黑臭水体长效净化长效机制。 ,避免出现返黑、返臭的现象。

污水治理方法有哪些_污水治理新兴技术大致包括几种_污水治理

对此,《行动计划》从建立台账、开展试点、构建机制三个方面明确了具体要求。 一是摸清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总数,建立管理台账,明确治理重点。 二是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重点针对房前屋后、河道、塘沟等黑臭水体以及群众投诉强烈的黑臭水体采取源头控制截流、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质净化等综合措施。 治理,基本消除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 三是鼓励河长制、湖长制向村级延伸,建立健全长效运行维护机制,促进水质改善。 同时,要强化考核激励,继续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突出问题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范围,加强对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突出问题的监管。

《行动计划》勾画了“十四五”期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蓝图。 有效落实的关键在于落实。 各地要有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有久效的恒心和耐心。 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针对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抓住基线、技术、试点、运维等关键环节。 编制推进全区工作方案,细化落实工作措施,推动《行动计划》尽快落地实施,推动农村污水处理迈上新台阶,不断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幸福。 (作者:李松,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