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加强新能源站等电力可靠性数据管理

8月3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电力可靠性数据治理深化可靠性数据应用发展的通知》,规定到2025年底,新增已投运机组(水电、火电)六个月及以上纳入可靠性统计口径。 、核电)、新能源站(风电、光伏)均实现主要设备可靠性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上报。

 

全文如下: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可靠性数据治理深化可靠性数据应用发展的通知

国能发安[2023]5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局,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北京市城管委、各派出机构、国家电力安全委员会企业会员单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各有关单位:

数据是电力可靠性管理的基础,贯穿整个可靠性管理流程。 为深入贯彻落实《电力可靠性管理办法(暂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22年第50号),创新电力可靠性管理理念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可靠性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性,深化可靠性数据应用。 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四革命一合作”新能源安全战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提高数据质量为前提,进一步完善和完善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并以优化评价体系为抓手。 目标是深化数据应用,着力提高电力可靠性管理水平,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保障能源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更好服务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

数字化赋能,提质增效。 充分利用电力系统运行数据和电力设备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推进基于实时数据的电力可靠性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可靠性数据的自动化采集、智能分析和追溯管理同时保证信息安全。 ,透明监督,确保可靠性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优化制度,科学指导。 建立健全电力可靠性评价体系,形成科学合理、实用可行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准确衡量电力企业可靠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客观展现可靠性发展水平和不足,指导电力企业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开展。电力工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

强化应用,激发价值。 充分发挥可靠性数据对电力行业的评价指导和服务支撑作用,鼓励电力公司利用可靠性数据加强规划设计、设备选型、建设改造、运行维护和供电服务。 鼓励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加强产品可靠性设计、试验和生产质量控制,推动可靠性数据全链条推广应用。

2、加快基于实时数据的电力可靠性管理体系建设

(1)构建基于实时数据的电力可靠性管理系统的目标。 到2025年底,所有纳入可靠性统计并运行半年及以上的新建机组(水电、火电、核电)和新能源电站(风电、光伏)主要设备可靠性数据实时采集和上报; 设施实现可靠性停电事件实时采集,停电恢复信息及输变电线路、直流输电系统运行状态实时采集覆盖率不低于50%; 除部分偏远地区外,供电系统基于实时数据实现可靠供电管理。 到2028年底,全面建立基于实时数据的电力可靠性管理体系。

(2)实施基于实时数据的发电可靠性管理。 发电企业必须通过提取分析发电设备实时运行数据,自动生成设备状态信息,统计并上报发电设备非计划停运、非计划减产等可靠性信息。

(三)完善基于实时数据的输变电可靠性管理。 电网企业应整合生产、运行等多源信息,自动分析生成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变电线路、直流输电系统和主要设施的停电恢复信息和运行状态减少可靠性信息的手动工作。 干涉。

(四)推进基于实时数据的供电可靠性管理。 电网企业供电可靠性数据采集必须逐步从停电事件的人工上报模式过渡到基于实时数据的自主研判模式。 鼓励应用区块链等技术,消除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干扰,进一步完善供电可靠性信息的追溯和验证机制。 。

(五)加强电力可靠性数据管理和验证工作。 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地方政府能源管理部门、电力运营管理部门要重点对未按时实施实时数据可靠性管理系统建设的电力企业加大可靠性数据核查力度。

3、优化电力可靠性评估体系

(六)建立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价体系。 重点关注规划系统可靠性预测、运行系统可靠性评估和事件评估追溯,统一事件状态分类,明确指标计算方法、数据来源和报告机制,编制电力相关标准系统可靠性指标。 加强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价、系统规划建设、运行方式安排等衔接,提前预测电力系统电力供需硬缺口,补充电力系统网架结构短板,确保电力系统供电充足、电力充足。电力系统的安全。

(七)推进发电可靠性动态评估。 发电企业应根据设备类型、生产厂家、产品型号、装机容量等进行分类,加强对非计划停电事件的技术分析,定期评估影响机组可靠性的风险因素,及时掌握设备的状态、特性和运行情况。 建立动态优化的设备运行、维护和缺陷管理评价体系。

(八)推动完善输变电可靠性评价体系。 注重评价体系的可用性、易用性、实用性,完善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体系,补充输变电设施及线路评价方法和内容,突出全生命周期评价指导电网企业加强规划设计、优化设备选型、强化运行维护,提高系统和设备可靠性管理水平。

(九)推动供电可靠性评价体系优化。 科学评价供电可靠性管理水平,修订供电系统可靠性评价程序,优化供电可靠性指标发布口径,建立基于区域发展特点的供电可靠性分组分段评价机制,替代绝对值省、地级行政区域排名办法。 。 探索基于实时数据的在线供电可靠性评估技术研究与应用,指导电网企业合理制定可靠性提升目标,实施符合自身发展阶段的可靠性管理措施。

4、深化电力可靠性数据信息应用

(十)充分发挥电力系统可靠性管理的效能。 定期开展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针对供需缺口、电网结构、电网重大风险等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 围绕重大活动保电、迎峰度夏、冬峰保电、极端自然灾害等关键时段开展专项评估,全力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可靠。 紧紧围绕新型电力体系发展需求,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种能源互补,充分发挥电力系统综合调节功能。

(十一)丰富电力可靠性信息应用场景。 以电力公司和电力用户需求为驱动,加快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物联网等技术在电力可靠性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可靠性信息跨环节、跨专业、跨领域共享。全链条,构建多元化应用场景,引导电力企业在规划建设、设备选型、运维、供电服务等领域提质增效,精准服务电力用户电力恢复、现场等需求。选择与准入、业务拓展、自有设备管理。 推动新能源存储、新能源消纳、电动汽车V2G、虚拟电厂等新业态发展,支持我国新型电力体系建设发展。

(十二)建设电力可靠性信息交换平台。 加强全行业可靠性管理经验交流和帮助指导,促进政府监管部门、电力企业、电力设备制造企业、行业协会、科研单位和技术咨询机构等之间的协同互动,构建多方合作机制。各级、跨领域的可靠性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可靠性信息应用落地,倡导行业自律和信用建设,营造合作共赢的友好发展环境。

(十三)拓展可靠性和定制化增值服务。 综合考虑政府、企业、用户等主体个性化需求,结合不同基础条件和当前发展水平,合理制定可靠性发展目标,提供区域电网布局、合理化运行巡检策略、高质量准入基础关于定制的可靠性信息。 并网解决方案、可靠性在线评估等增值服务。

(十四)加强基于可靠性信息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聚焦电力设备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生产运行、设备报废等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问题和不足,打通电力设备运维端与设计之间的管理链条和制造端,打破电力设备可靠性信息壁垒,有效协调设备安全、可靠性和生命周期管理的成本和支出。

(十五)探索基于柔性运行常态化的火电机组可靠性管理机制。 围绕新建电力系统建设对火电机组的可靠性要求,可靠性数据和事件分析应能够反映频繁、快速、深度调峰、频繁启停、长期运行等灵活运行的影响。待机、电压和频率调节对设备可靠性的影响。 加强运行煤电机组测量点和自动化装置部署的灵活性调整,加强信息化管理,提高机组运行预测预警能力,注重运行工况和事件分析,为政府和行业提供灵活性及时调整运行煤电机组的可靠性。 事件信息,关注机组运行状态,有效保障机组安全可靠运行能力。

(十六)积极稳妥推进可靠性信息应用推广。 以多元化应用、差异化管理、切实评价电力可靠性为导向,坚持试点先行、科学验证、点对点推进、有序推进。 我们聚焦行业需求,找准应用场景,积极推广以可靠性为核心的电力设备。 维修(RCM)模型综合考虑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因素,提高维修质量和效率。 到2024年,RCM试点将覆盖发电、输变电(含直流)、供电领域重大设备。 探索新型电力系统可靠性、低压供电可靠性、用户可靠性等领域试点示范工作,实现电力可靠性管理向多负荷用户和终端用户延伸,推动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电源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