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全球性问题

专辑

精准有效应对全球性问题挑战,首先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当前面临的重大全球性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文/陈旭龙

当前,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不仅多种多样,而且不断变化。 精准有效应对全球性问题挑战,首先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当前面临的重大全球性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1、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它不仅加剧了环境和资源问题,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它还与资源、环境问题交织在一起,对世界可持续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两大问题。 首先是人口过快增长。 根据联合国权威机构发布的最新数据,全球人口预计将从2015年的73亿增至2023年的81亿和2050年的96亿; 全球人口最终将稳定在105亿或110亿左右。 全球人口快速增长导致全球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严重问题。 这个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并可能引发前所未有的危机。

二是人口老龄化。 联合国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60岁以上人口超过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近8%)。 发展中国家中,欧洲和中亚老年人口比例最高,占总人口的11.4%。 人口老龄化对世界各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庞大的老年人口在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未富先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2、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当前,人类面临十大全球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消耗和破坏、酸雨蔓延、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急剧减少、土地荒漠化、空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和跨境污染。危险废物的转移。

进入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 受气候变化影响,全球极端天气灾害频发,给有关国家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持续上升,对一些小岛国的生存和发展构成直接威胁。 气候变化还可能通过影响粮食、水资源等战略资源的供应和重新分配而引发社会动荡甚至国际冲突。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14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如果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拖延或减排力度不大,气候变化的影响将日益严重。

3、资源问题。 全球资源问题日益突出。 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2002年发表报告《生命的星球》指出,由于人类目前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超过其更新能力20%,如果政府不干预,人类整体生活水平将下降2030年后会下降。 报告显示,由于人类过度消费,过去30年地球生物物种数量减少了35%,其中淡水物种减少了54%; 海洋物种减少了35%; 树种减少了15%。

资源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世界森林严重减少。 据绿色和平组织估计,过去100年来,世界上80%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土壤退化问题不容乐观。 土壤退化导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据联合国统计,从1975年到2000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大约一半; 水资源问题日益严峻。 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最重大的资源环境问题之一,也是人类未来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联合国发布2015年《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时指出,从目前趋势来看,到2030年,世界各地将面临“全球水赤字”,即用水需求的缺口。而水分的补充,可能会高达40%。

4.财务问题。 过去几十年来,金融危机日趋严重和频繁,让世界苦不堪言。 这些金融危机能够迅速蔓延到其他经济领域,造成全球经济形势混乱,影响人民生活,破坏社会稳定。 最近的危机导致 2007 年至 2009 年间全球失业人数增加了近 3000 万,目前的失业人数估计仍远高于危机前的水平。 经济冲击可能会产生长期的不利后果,特别是当它们引发人类低发展和冲突的恶性循环时。

金融冲击(例如银行危机)是人类发展指数放缓的最可能原因。 在国际资本流动性较高的时期,更多的国家似乎受到银行业危机的影响。 1950年至1980年间,资本管制盛行,很少有国家经历过银行业危机。 然而,随着资本流动自由化和金融市场进一步一体化,银行业危机数量急剧增加。 20世纪90年代初的北欧银行业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机表明,这种金融不稳定正在加剧。

5.政治问题。 全球政治正面临一些严峻挑战。 如果处理不好,必将影响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大局。

首先是国际秩序和制度变革问题。 在国际力量对比“南升北落”、全球经济和战略重心东移的背景下,国际权力重构中,失权与得权并存,乱与得并存。 争取秩序的斗争愈演愈烈,要求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联合国改革特别是安理会改革已成为全球热点话题,将对世界格局和秩序产生重大影响。 最引人注目的安理会改革问题仍陷僵局,僵局难以打破,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结构性矛盾。

在国际力量重组和国际体系变革的背景下,南北关系和南南合作的全球意义日益凸显。 妥善处理南北关系,聚同化异,避免制造新的分裂线和二元对立结构。 南北关系应更加包容,更多考虑三方合作。 加强南南合作有利于促进南北关系,但不能取代南北合作的主渠道作用。

从全球范围看,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思维依然在发挥作用。 地缘政治回归、颜色革命蔓延、人权问题政治化都与此有关。 这将严重阻碍合作应对全球性问题。

民族分裂主义仍然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民族问题。 值得注意的一个趋势是,当今世界民族分裂势力越来越多地利用国际形势对其有利的变化,力图扩大原有局势,寻求国际支持和干预,推动其诉求国际化。

“保护责任”问题引发了政治争议。 反对者担心西方国家会以此为借口,大力推行“新干涉主义”,违反不干涉内政原则,侵犯发展中国家主权和安全。 支持者认为,“保护责任”应扩大到人类发展的所有领域。

不平等威胁着政治稳定和人类发展。 世界上最富有的 85 人拥有的财富相当于最贫穷的 35 亿人所拥有的财富。 不平等是人类发展的严重威胁,如果不平等指数超过一定阈值,就会危及发展、减贫以及社会和政治治理的质量。 严重的不平等还会破坏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并鼓励有影响力群体的寻租行为。

6、恐怖主义问题。 恐怖主义已成为全球公敌。 恐怖主义不仅是“20世纪的政治瘟疫”,也是21世纪世界安全的重中之重。 国际社会在反恐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共识不断增多,合作不断深化,取得许多积极进展。 但恐怖主义滋生土壤尚未消除,国际社会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远未消除,国际反恐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国际恐怖主义正在向全球性、长期性、高技术化方向发展。 继中东之后,非洲成为恐怖活动高发地区。 欧美国家本土恐怖主义威胁加大,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成为国际恐怖主义袭击目标。 恐怖组织利用互联网作为实施恐怖活动的重要工具,网络恐怖主义已成为世界的新威胁。 欧美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暴力恐怖袭击加剧了伊斯兰教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引发西方的强烈反击,报复与反报复轮番上演。

7、核安全问题。 它既包括传统安全领域的核战争威胁和军控问题,也包括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核安全”和“核安全”问题。

总体而言,核武器扩散难以遏制,并呈现扩散趋势。 加之国际恐怖活动愈演愈烈,消除核武器威胁没有绝对可靠的保障。 核技术、核材料、核武器、弹道导弹和技术向某些国家和非国家行为者的扩散可能会加速。

“核安全”、“核安全”问题凸显。 “核安全”是指核能利用的安全。 “核安全”是指核材料和核设施的安全保障,防止人为盗窃和运输高浓缩铀等核材料。 一些恐怖分子谋求获取核武器,核材料走私和扩散日益严重,核恐怖主义问题已被提上国际合作议程。

八、能源安全问题。 能源安全已成为影响各国可持续发展和世界和平稳定的战略问题。 能源安全包括能源供应安全、价格安全、交通安全和能源消费环境安全。 受多种因素影响,全球能源安全脆弱性十分明显。 加快能源研究步伐、加强全球能源治理已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开采技术异军突起,使美国和西半球成为重要的能源供应国。 发展中国家缺乏能源定价权,保障能源长期稳定供应面临严峻挑战。

9、网络安全问题。 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各国面临的综合性安全挑战。 网络安全包括网络信息安全和网络设施安全。 当前,随着网络技术和物联网的发展,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网络安全直接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稳定。 一些网络技术先进的国家开始制定“先发制人”的网络打击政策,网络军事化趋势有所增强。 2013年的“斯诺登事件”就是美国政府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网络监控和攻击的一个例子。

10.粮食安全问题。 世界粮食安全面临越来越多的非传统挑战,形势日益复杂。 极端天气、利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国际游资投机、有关国家囤积采购等都是导致粮食短缺和国际粮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粮食价格急剧上涨和经济衰退减缓了消除世界饥饿的努力。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3年间,约8.42亿人,即世界人口的八分之一,缺乏长期维持健康生活所需的基本食物。 与此同时,粮食价格波动对粮食安全和人类发展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 受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繁、农产品市场金融化、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未来粮食价格可能更加不稳定。 最近的粮食价格趋势表明,未来将由粮食强国主导,而不是武器强国。

11.毒品流行问题。 世界毒品形势严峻,出现了一些新动向,其中最突出的是:全球黑社会组织、贩毒集团以不同形式联手,成为威胁世界的不稳定因素; 毒品日益多元化,各类“软毒品”成为毒品消费市场的“新宠”。 据估计,全球吸毒者人数正以每年3%至4%的速度增长; 其中吸毒人数增长最快。 毒品的生产、加工、贩运和消费已形成错综复杂的国际网络。 据联合国缉毒机构统计,全球每年非法洗钱金额高达1万亿至3万亿美元; 其中,每年有3000亿至5000亿美元的黑钱通过一些世界金融中心合法化。

12、移民(难民)潮问题。 随着商品、服务和投资在世界各地流动,跨境人口数量创历史新高。 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爆炸性增长和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大量移民从发展中国家流向欧美等西方国家。 根据联合国2014年人类发展报告的数据,国际移民占全球人口的3%以上。 此外,持续的地区冲突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导致难民人数急剧增加。 随着移民(难民)数量的增加,移民(难民)接收国城市地区种族冲突频发,劳动力市场压力加大,导致一些国家收紧移民限制。 鉴于发达国家采取限制移民(难民)流入的措施,偷渡现象层出不穷,造成有关国家外交关系紧张和人道主义谴责。

13.健康问题。 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凸显。 除了艾滋病等传染病持续蔓延外,禽流感、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传染病接踵而至,不仅引起全球恐慌,也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 。 埃博拉疫情也暴露出非洲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公共卫生建设的滞后,亟需推进能力和机制建设。 国际社会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14.贫困问题。 在104个发展中国家,12亿人的日均收入不超过1.25美元。 如果按照多维贫困指数(MPI)衡量,估计91个发展中国家有15亿多维贫困人口。 多维贫困指数最早是在2010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的。 它用于衡量人类发展指数三个维度(健康、教育和生活水平)的剥夺程度。 根据该指标,全球有22亿人生活在多维贫困中。 或准贫困(共有10种剥夺类型)。 因此,2015年后发展目标仍应把脱贫攻坚摆在核心和首要位置。 □

+1

能源治理体系_能源治理_全球能源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