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能源管理(EMC)是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需求单位以合同形式约定节能改造项目的节能具体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此目标向用能需求单位提供相应的节能服务,用能需求单位在考虑服务投入及利润的情况下,把部分节能效益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近年来同能源管理模式大量应用在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用能企业或单位的热烈欢迎,节能服务单位自身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和壮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可以真正帮助节能服务企业进行有效融资、选取先进技术、科学组织施工、合理进行运维、及时保障回款。
一、基本模式
节能服务公司与建筑节能用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可以大大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充分调动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 目前国内EMC的运作模式和BOT(建设-运营-移交)的运作模式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要区别在于BOT在运营期的收益一般由服务方全部收取,而EMC则由服务方和业主按合同约定比例共同分享节约的能源成本,可以说BOT模式更侧重于对企业融资的支持,满足用能业主在资金不足时的建设需求,EMC模式更侧重于长期合作。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建筑节能客户单位的需求比较多,是一项包括需求调研、目标确定、方案规划、工期安排、设备进场、施工建设等在内的系统性工作,所以通常情况下节能服务公司无法自身单独完成节能客户单位的节能项目,节能服务公司会根据客户实际需求,通过项目外包、设备采购、融资性转让等方式来整合资源,以期顺利完成节能服务合同,实现和客户约定的节能具体效果。目前国内的节能服务公司主要是由两类企业发展而来,第一类是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专业设计单位或设备生产厂商,掌握设计方案或节能设备,方便项目实施;第二类是涉及地产、能源、化工、钢铁等行业的公司,他们拥有大量固定客户资源,在项目获取、工程建设及项目执行运维方面有明显优势。
由于节能服务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所以节能服务公司一般都会有一些外部合作公司或服务单位,按照产业链的顺序来说,包括有负责节能服务整体评估、节能目标制定、节能方案规划等在内的规划设计研究单位,有生产不同节能设备的生产单位及为他们提供原材料的支持单位,有负责具体节能服务项目实施、建设施工的工程施工单位,有负责节能服务项目后期运营的运维单位。不管是产业链的前端单位还是后端单位,不管是做规划、还是做生产还是做实施的,这些服务企业都拥有自己特有的竞争优势、资源和能力,能够在某一细分行业、某一细分客户群体、某些工作环节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常来说,在建筑节能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包括具体用能业主用户、节能服务公司、金融机构、担保机构等,最关键的两个环节是有特色有实力的节能环保服务单位和节能环保设备提供商。节能服务公司和业主用户、金融机构、审计设计机构、施工机构、节能设备提供商、担保保险机构等都需要进行积极协调和沟通,以完成前期整体规划、中期工程建设实施和后期落实运维方面的工作。
二、创新模式
目前,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开发商、物业公司及节能服务公司共同面临如下的严峻形势:第一,由于经济和政策因素,地产商及物业经营企业现金流紧张;第二,暖通空调等能源系统相关固定资产沉淀,很难直接融资;第三,传统建筑能耗浪费严重,开发商和物业经营企业没有动力进行投资改造;第四,开发商和物业企业无专业的能源运维管理与技术人才,节能成本高、效果差。
针对以上情况,“节能+金融”合同能源创新方案应运而生,具体商业运作模式为:合同能源管理+能源资产收购+买断收费权+委托管理经营。此创新模式是以合同能源管理为基础,提出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全方位能源管理,通过和用能业主协商,用能业主节能建设或改造项目交于节能服务公司建设及托管运营,在整体规划、深化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维护、能源需求评估等工作环节,通过控制节能、设备节能、工艺节能和管理节能等途径,真正实现全方位的节能服务,双方共享节能收益。此创新模式的核心是:第一,节能服务公司把合作标的建筑物的机电暖冷风等系统的固定费用和节能预估收益费用一次性支付给甲方/业主;第二,在后续约定期限内再给甲方/业主定期返还固定费用;第三,节能服务公司承担履约期限内所有的能源费用、运营费用、设备维护费用、相应的节能方案、节能审计及相应的节能建设施工,节能服务公司主要是通过管理、技术等节能手段来获取额外的利润;第四,此模式可以形成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和业务运作模式,可以快速在全国各地进行复制和推广,形成相应的规模;第五,项目规模起来之后,可以积累建设和运营数据,形成节能数据库,运用大数据来指导后续节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三、后续发展
目前建筑节能领域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规模正以15%左右的速度在增长,需要在商业模式、建设施工、设备技术、运维管理等方面持续创新,在具体创新发展中需要注意以下3点:第一,需要利用创新模式取得资金支持,并加大给予节能服务公司在融资方面的优惠力度,避免因为资金问题而影响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深入开展;第二,需要明确项目所涉及到的节能技术种类和标准,避免双方或多方因为衡量收益标准而产生纠纷;第三,用物联网、大数据及云平台等技术手段,强化技术的主导作用,提升节能效果,避免把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建设为简单的节能产品和设备拼凑项目。(文/董宏伟,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行业专家)原标题:董宏伟:合同能源管理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