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日,由环境保护部新修订、由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对新建火电厂,规定了严格的污染物排放限值;对现有火电厂,设置了两年半的达标排放过渡期;针对重点地区制定的排放限值,已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要求。而在这份被火电企业称为“史上最严”的新标准中,首次添加了火电厂大气汞污染物排放限值,使得脱汞成为今后我国减排工作中的一大亮点。脱汞任重道远汞是有剧毒性的微量重金属元素,具有挥发性和累积性。排放到大气中的汞可以被长距离传播,并会以多种形式沉降,最后富集于食物链中,这也就意味着,即使是汞排放量极少的国家和地区,仍可能会受到外来汞污染的危害。由此看出,汞对周围环境和健康能够构成极大隐患。此外,对于育龄妇女来讲,汞污染所致风险更大:由于胎儿的神经系统对汞更敏感,所以胎儿比更容易受到汞的危害。我国是汞生产和使用大国,也是汞排放大国。我国每年汞排放在500~600吨之间,占全球汞排放总量的1/4强。巨大的使用量和排放量,注定了我国汞减排的基数很大。又由于汞控制的相关基础研究薄弱,以及缺乏经济可行的汞减排技术等原因,当今我国汞污染治理工作形势严峻,任重道远。既有设备成脱汞首选燃煤是最大的汞排放来源,燃煤电厂是我国最主要的燃煤汞污染源之一。记者就脱汞问题,采访了新型袋式除尘技术的试点单位粤电集团湛江电力公司。“目前电厂尚无单独针对汞的脱除设备,通常脱汞是与除尘、脱硫、脱硝等设备结合进行的”,该电厂有关负责人表示。湛江电厂2号锅炉,是由原先的静电除尘器改装成的袋式除尘器,并于2010年4月投运。“电厂煤燃烧的过程中,大部分汞是以气态形式存在的,静电除尘器对汞的去除效果并不明显”,湛江电厂综合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说,“所以,对原先的静电除尘器进行了相应的改造,虽然改装费用和运行费用很高,给企业带来了很多压力,但是改造好的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高,粉尘排放浓度低,脱汞效果很好”。据悉,袋式除尘器能脱去约70%的汞,优于静电除尘器的表现。 目前,利用既有除尘、脱硫、脱硝设备脱汞,是我国火电厂脱汞的首选方法。因为,火电厂只要对既有的脱硫脱销等设备加以改造,就能达到较好的脱汞效果,从而火电厂不必再为了脱汞而单独增加设备,所以,大大降低了减排成本,这对原本就已运营艰难的火电厂具有的吸引力是可想而知的。在电厂既有的能够达到脱汞效果的设备中,脱硫设备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10%左右,主要原因就是脱硫机组占煤电机组比例由2005年的14%快速提高到2008年的60%,这也表明脱硫设备对脱汞的确具有积极作用。另外,如果在脱硫设备上增加脱硝设备,那么该设备将不仅能够脱硫脱硝,而且能够在脱硝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的作用下,增强对汞的氧化,提高脱汞效率。此种脱汞方法具有很好的潜在发展前景,脱汞效率有望达到90%以上。尽管汞在燃煤电厂的既有脱硫脱硝设备上能达到很好的脱除效果,但是如今在煤电博弈中捉襟见肘的电厂,正面对着高昂的设备购置与改造成本,这就意味着脱汞或许并非易事。据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测算,我国现役火电机组装机7.07亿千瓦,进行除尘、脱硫和脱硝改造的机组需要投入大约2000亿~2500亿元的费用,而一座600兆瓦的中型火电厂,购置一台脱硝设备大概就需要花费6000万元,如此巨大的资金压力,不仅给电厂今后脱硫脱硝蒙上了一层阴影,也预示了脱汞将会面临困难。汞限值或为政策风向标虽然,在标准修改后,燃煤电厂减排重点由脱硫向脱硝转移得到了人们更多的关注,但是,在新标准中首次设置的重金属汞的排放限值,无疑极大地提高人们对脱汞的重视程度。当前,我国火电行业面临严重亏损,行业内电厂运行前景依旧不明朗,此时出台被认为是“史上最严”的减排新标准,特别是首次加入的汞污染物排放标准,更多被认为是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风向标。汞限值的颁布,表明我国对汞排放控制将会愈加严格,特别是对今后大气重金属污染的重视程度将日趋增大。据悉,目前我国燃煤电厂的烟气除尘净化装置本身就具备很强的脱汞能力,若能经过脱硫、脱硝、除尘的协同作用,那么脱汞率可达70%~85%,即最后的汞排放浓度约为0.01毫克/立方米,已经低于初步设定的0.03毫克/立方米的限值。在新出台严厉的脱硫脱硝政策的大环境下,燃煤电厂约有94%、80%、90%的机组要分别进行除尘、脱硫、脱硝改造,新改造或安装的设备之间的协同也必将使得汞排放低于限值成为可能。实际上,这就意味着只要电厂能够完成脱硫脱硝任务,那么完成脱汞就已是囊中之物了。由此可以推断,此次新标准中汞排放限值的颁发,释放出的更可能是一个政策信号,其政策导向性凸显。汞排放限值的设定,为我国汞污染的治理构建了规则框架。另外,汞限值对我国汞控制基础研究,以及经济可行的汞减排技术也有积极推动作用,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或将成为节能减排政策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