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环境卫星应用环境空气质量动态监

(全称: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简称“环境一号”,代号HJ-1)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用于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的小卫星星座,是我国继气象、海洋、资源卫星系列之后发射的又一新型的民用卫星系统。环境一号卫星由两颗光学小卫星(HJ-1A、HJ-1B)和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HJ-1C)组成,具有中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宽观测带宽性能,能综合运用可见光、红外与微波遥感等观测手段弥补地面监测的不足,可对我国环境变化实施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的动态监测,初步满足我国大范围、多目标、多专题、定量化的环境遥感业务化运行的实际需要。环境一号卫星系统的建设在国家环境监测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我国环境监测进入卫星应用的时代。

环境卫星主要应用领域包括:

气溶胶及颗粒物遥感监测

大气气溶胶是由大气介质和混合于其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物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粒子的直径多在10-3~102μm之间。气溶胶光学厚度定义为气溶胶的消光系数在垂直方向上的积分,是大气遥感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大气污染的重要指标。其反演流程及专题图如图1、图2所示。

图1陆地气溶胶综合反演流程

图2气溶胶光学厚度卫星遥感监测分布图

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能进入的呼吸系统、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即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浮游状颗粒物,记作PM10。可吸入颗粒物是环境的重要指标,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直接威胁着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表明,气溶胶光学厚度与可吸入颗粒物有着很大的相关性,通过整层气溶胶光学厚度可以反演获得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其反演流程及专题图如图3、图4所示。

图3环境一号卫星可吸入颗粒物监测流程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