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绿色低碳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多位代表委员围绕绿色节能减碳提出意见建议。从垃圾分类、低碳出行,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节能减碳关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将绿色低碳与品质生活结合得更为紧密?全国代表、河北奥润顺达集团总裁倪海琼建议,推动住房从“遮风避雨、能住就行”提升到“高品质健康住房”,推广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 传统建筑存在高能耗、高排放 车水马龙的都市,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既是城市繁华的象征,也是城市化进程最直观的展现。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绿色的角度审视,一些建筑可能存在高能耗的问题。 如何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实现节能降碳?一直以来,针对我国新增建筑、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工作,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和要求,在绿色建筑发展上也取得了很多成果。 根据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要求,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在2016-2020年间进入了“增量提质”的加速期。这一规划要求到2020年,全国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超过50%,新增绿色建筑面积20亿平方米以上。 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经超过90%。但建筑能耗依然是难题——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的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建筑运行能耗超过10亿吨标准煤,占总能耗约20%,同期全国建筑运行碳排放总量为21.6亿吨,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21.7%。 种种数据显示,我国建筑耗能依旧占比较大。在全国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看来,“中国既有建筑面积总量约为660亿平方米,有近400亿平方米具有改造和提升的价值。存量建筑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大量机电设备节能水平低,既有建筑运行能耗居高不下;建筑智能化控制系统渗透率低,缺少中国化系统方案;建筑碳排放核算方法和碳限额标准体系不完善,制约全生命周期的闭环发展。” 同样,倪海琼也认为,“我们急需对国家建筑标准进行颠覆性的观念变革,推动住房从‘遮风避雨、能住就行’提升到‘高品质健康住房’,实现房地产产业高科技创新及高质量发展。” 建筑减碳是推进双碳目标的关键领域 我国人口众多,建筑市场体量较大,降低建筑能源的消耗,是助推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有力手段。 在建筑减碳领域,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目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节能建筑。倪海琼告诉记者:“超低能耗建筑通过高效气密系统、一体化保温系统、智能环境一体机系统、高性能超低能耗被动窗和被动门系统、外遮阳系统等高新技术,特别是系统性集成技术,相较于普通建筑可节省耗能90%以上。” 实际上,节能建筑是一个系统概念,涉及图纸设计、安装施工、检验检测、科学验收、监测认证、运营维护等内容。从建筑全生命周期看,80%-90%的能耗发生在运行环节,其中暖通占运行能耗的50%以上,如中央空调耗能难题。 对此,倪海琼建议要大力支持建设国家级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基地、科创中心、展示中心,推动上下游协同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突破一批关键设备和核心材料的研制瓶颈;重点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海尔为例,自2006年推出全国首台磁悬浮中央空调后,2023年又推出全球首台静压气悬浮中央空调。中央空调压缩机应用磁悬浮、气悬浮技术,电机直接驱动,无机械摩擦,整体节能50%。目前,海尔磁悬浮中央空调已应用于5000多个节能项目,近10年累计节电23亿度,减碳约200万吨。 然而,由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一种高科技新兴产品,目前市场上存在将各项技术、产品简单拼凑的乱象,扰乱了市场应用、阻滞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为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倪海琼建议,要进一步强化政府的主导监管与主动干预作用,率先使用和大力推广,引导社会全面提升认知。出台政策、标准编制、设计施工、监理检测、验收评价等全环节加严把控,对被动房项目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并对不达标项目进行严厉追责,有效制止跟风模仿的“作坊企业”蜂拥而上,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