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企业业绩承压纷纷联姻国资纾困

今年纷纷与国资开启“联姻”模式。

截至今年4月30日,包括启迪桑德、碧水源、北控水务等环保龙头企业均引入了国资背景的企业脱困。其中,川投集团入股碧水源,三峡集团入股北控水务,雄安集团则入股了启迪桑德间接控股其股东启迪控股。

“从去年行业变化来看,比较明显的是现在利润下滑的企业大多涉及,在去年出现资金紧缺问题。”一家水处理企业的高管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事实上环保市场本身前景非常好,现在许多大型民营企业为挣脱困境或谋求发展寻求“靠山”。

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曾向媒体记者表示,有意向引入川投集团的直接原因,是当前形势下民营企业普遍面临资金和财务危机,间接原因则是的特殊性使然,为了“改善生存环境,寻求发展条件”,在与国企和央企的竞争中争取更加主动的地位。

动荡不安的一年

从最近陆续披露的业绩报告看,一些环保企业的日子确实并不好过。

4月23日,启迪桑德披露2018年年报,公司营业总收入109.9亿元,同比增长17.5%;但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4亿元,同比下降48.5%。

与启迪桑德相似,东方园林、碧水源在2018年的净利润也出现了下滑。其中,碧水源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2.4亿元,同比下降50.4%。

碧水源方面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解释为,2018年期间费用率为14.8%,较上年升高6.5%,对公司业绩形成拖累。其间费用合计达17.1亿元,同比上升49.7%。其中销售费用为2.9亿元,同比上升24.8%;管理费用为5亿元,同比上升65.1%。

不过,记者了解到,环保企业业绩受挫,与PPP项目遇冷不无关系。

以东方园林为例,其业务主要是水环境综合治理及全域旅游业务,一般是通过PPP模式开展,即公司作为社会资本方,和政府或其代表方共同设立项目公司(SPV),并通过项目公司实现对PPP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等功能。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东方园林共计中标50个PPP项目,中标金额合计715.71亿元。虽然使得去年营收创下150亿元的历史新高,并且净利润为26亿元,但其经营性现金流却只有29亿元,应收账款也在逐年递增。随着政府回款速度缓慢,导致公司“盈利”大部分都体现在应收账款上。

事实上,在2017年11月,《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的指导意见》出台,该政策严控供需方质量,叫停了不合规项目。截至2018年8月底,环保类PPP项目共在库3889个,出库项目约1873个,出库率约占48%。在大幅度整治下,许多中标企业在建或未开工项目一律停止施工,随后出现多数企业现金流告急。

东方园林遭遇的资金风险并非个例。此前,盛运环保、神雾集团等民营企业均出现了债务违约和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苏伊士新创建执行副总裁孙明华也曾公开表示:“过去几年环保行业处于发展黄金期,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看到这种形势,部分企业急于扩大市场份额,甚至某些企业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盲目冒进溢价收购、超低价投标等不规范竞争行为既压缩了产业预期盈利空间,透支了发展潜力,也破坏了行业可持续的良性发展模式。”

申万宏源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环保行业整体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4.57%,低于上年同期的27.56%增速22.99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2018年金融防风险,国家去杠杆信贷收紧,PPP项目收紧,营收增长放缓,同时信贷利率提升下,企业财务费用快速增加,业绩增速下滑明显。

新的市场格局

事实上,近年来环保企业普遍面临财力不支、扩张乏力等问题。首创证券数据显示,去年环保板块总体市值缩水约45%,企业直接融资难度增大。

在资金高压下,北控水务、启迪桑德、碧水源等企业纷纷与国资企业联姻。

众所周知,在环保行业里,国企的背景象征着能带来大量订单和大量资金的补充。

文剑平曾向媒体记者表示,有意向引入川投集团的直接原因,是当前形势下民营企业普遍面临资金和财务危机,间接原因则是环保行业的特殊性使然,为了“改善生存环境,寻求发展条件”,在与国企和央企的竞争中争取更加主动的地位。

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的治污攻坚目标越发明显,如长江生态保护区、京津冀大气治理等,像三峡集团位于长江生态区,但在生态治理上缺乏相应的专业,然而北控水务具有行业领先的技术、规模,可以形成优势互补。

就环保行业发展而言,大型环保企业联手国资,可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约化发展,将会形成一批大型骨干企业集团,成为环保市场的主力军。

此前,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调查分析,企业数量占比约11%左右的较大规模环保企业,其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占比超过80%,营业利润占比超过90%。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樊元生曾表示,2017年底以来,我国环保产业运行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包括部分大型环保企业负债正在快速增加等。当前,我国环保产业正处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节点,环保市场依然保持较高增速,前景广阔。

“另外,近年来多数企业在PPP模式下快速扩张,由于资金回流慢,现在融资也非常困难,导致企业资金链问题刻不容缓。”正源金山高管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金是现在环保企业最需要解决的事情;另外,项目回款也不得不重视,很多项目完成后政府一直不付款,现在很多政府资金压力也很大,这也是当下企业的难题。

清新环境总裁张根华也曾讲道:“2018年主动放弃20多亿元的PPP投资运营市场,作为一个民企知道自己的分量,在资金、资源等方面,民营企业比不上央企、国企,只能靠自己的技术从市场化的角度去做。而PPP项目回报期长、政策不完善,面对地方政府拖欠的环境服务费,不能只靠中央解决清欠问题,还是要形成长效化机制,加大支付的监督力度。”

原标题:环保企业业绩承压纷纷“联姻”国资纾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