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威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威海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配置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要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与人口、各类生活垃圾日产生量、居民投放习惯、收集频次要求相适应。其中,居民小区每200户至500户设一个定时定点投放点,农村按照不低于村人口3‰的比例配备环卫保洁员等。
居民小区垃圾桶服务半径不宜超过70米
根据《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包括果皮箱、垃圾桶(箱)、垃圾投放桶点、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站、垃圾分类指示栏(牌)等。
其中,居民小区的分类收集设施配置标准,应以方便居民投放和满足垃圾产量为原则。按尽可能集中的原则,设置在小区出入口、道口等附近便于投放和收运的适当位置。面积宜按每个120升、240升垃圾桶分别占地0.3平方米、0.5平方米计算。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应成组设置分类垃圾桶,各类垃圾桶设置数量应根据小区大小和实际需求配备。鼓励逐步实施垃圾桶“撤桶并点”,但宜满足50户一组的标准,且服务半径不宜超过70米。生活垃圾收集点可采用放置垃圾容器或建造垃圾容器间的方式,采用分类收集垃圾容器间时,建筑面积不宜小于10平方米。
居民小区应设置装修垃圾、大件垃圾等临时堆放点,面积不宜小于7平方米。不具备设置临时堆放点条件的,生活垃圾收集点应设置明显标志,标明区域性集中收集(处置点)信息,或预约上门收运联系方式。
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桶前监督指导”等行之有效的分类投放模式。按照每200户至500户居民设置一个定时定点投放点的原则,根据小区空间条件、志愿者人数等因素合理确定投放点数量。
集中供餐场所设置的垃圾桶要“不满溢”
公共机构方面,也应按照尽可能集中的原则,在公共区域出入口如电梯口、大堂、办公区域及教学区域的每层楼梯处,成组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分类桶;办公室内部宜根据空间、人数和工作需求,成组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分类桶;应在提供集中供餐的场所设置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桶,以“不满溢”为标准,每百人宜各配置1个120升的投放桶,不满百人的按各1个桶配置。
车站、图书馆、体育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公共区域应配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设有餐饮区或客流集中休息区的,应增设厨余垃圾收集容器。
公共清扫区方面,应在街道两侧设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有条件的区域,宜在环卫工人休息间设置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贮存点,暂存收集清扫作业过程中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
酒店、宾馆需在公共区域如电梯口、大堂、办公区域等每楼层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在集中就餐区域或食品加工区加设厨余垃圾收集容器;在休息区及住宿区(房间内)应设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相关企业应综合办公人数、人流量等因素设置垃圾分类收集容器。
农贸市场宜在市场内单独设置厨余垃圾收集点,并专项分类运输至末端处理设施进行处置。
农村按照不低于村人口3‰比例配保洁员
农村分类垃圾收集点应设置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两类投放桶;公共区域应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两类投放桶;提供餐饮服务的机构应在主要餐饮区及食品加工区设置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三类投放桶;每个村庄至少有一个投放点设置有害垃圾、可回收物临时存放点,村庄内设有物资回收服务点的,替代可回收物临时存放点。
每个村庄设置一处垃圾收集中心,具备分类存放垃圾和清洗垃圾收集设施等功能,可兼备具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临时暂存的功能。
各村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村民自投和定时收取两种收集模式。农村采用“保洁员上门收集方式”收集农村生活垃圾。居民点按照不低于村人口3‰的比例配备环卫保洁员,环卫保洁员定时上门分类收集农户垃圾:在收集过程中,对农户分类垃圾进行检查、指导和再分类,并做好工作记录,同时配备保洁员人力车或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