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余姚市小曹娥城市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改造工程

1 项目背景

浙江省余姚市小曹娥城市污水处理厂位于余姚市小曹娥镇,是余姚市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包括主城区、姚北新城、小曹娥、黄家埠、临山、滨海园区、滨海新城、泗门、马渚、梁弄、丈亭、陆埠以及三七市、河姆渡等,服务面积总计约120k㎡。

服务范围示意图

本厂总用地面积19.16h㎡,远期规划规模30万m³/d,现状处理规模22.5万m³/d,先后建成了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和三期一阶段工程,一期工程分两批建设,各为6万m³/d,其中一批工程于2004年建成运行,二批工程于2010年建成运行。二期工程对一期生物池进行了改造,增加了滤池等,扩建规模3万m³/d,于2014年底建成。三期一阶段工程扩建规模7.5万m³/d,于2018年建成。

用地现状示意图

本厂现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现状工艺流程见下图。

现状工艺流程图

2018年12月,浙江省发布地方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2169-2018)(以下简称清洁排放标准),该标准在国标一级A的基础上加严了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等4项污染物的排放限值,详见下表。

注:括号内数值为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执行。

另外,结合本厂服务片区污水量增长情况,预计2022年进水总量将超过22.5万m³/d,因此确定本工程设计规模为25万m³/d。

为满足上述清洁排放标准和新增污水量,需对本厂进行提标改造和扩建。

2 重难点分析

(1)进水水量难分配、预处理设施较薄弱

现状进水高位井缺少配水措施,难以保证改造后各路配水的均匀性。现状预处理构筑物中无格栅,导致后续处理构筑物中混有较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现有预处理设施综合池,具有一定的沉砂和水解酸化作用,也一定程度消耗了进水碳源,不利于出水TN的提标。

(2)现状一、二期生物反应池容积偏小,二沉池负荷偏高

现状一、二期生物反应池容积偏小,在目前进水水质低于设计值情况下,勉强达到一级A标准,但不利于稳定达标,更无法满足清洁排放标准的要求。一、二期二沉池表面水力负荷较高(1.50m³/㎡·h),时有漂泥现象产生。

(3)现状榨菜废水严重威胁本厂的稳定运行。

现状榨菜废水预处理站进水水质严重超标,出水水质不符合纳管标准,严重威胁本厂的稳定运行,对达到清洁排放标准带来隐患。

(4)进水B/C偏低,含难降解有机物

本厂BOD5/CODCr在0.34左右,可生化性一般,进水中含有部分难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可能对出水COD的稳定达标产生影响,需采取相关去除措施。

(5)厂内管线错综复杂

本厂先后建成一期、二期和三期工程,厂区内工艺管线、污泥管线、空气管线、加药管线、雨污水管线等错综复杂,导致本厂总平管线布置难度较大。

(6)用地较为紧张

厂区用地较为紧张,现状19.16h㎡用地仅勉强满足30万m³/d处理规模的用地需求。

(7)施工期间达标运行保障

本工程施工期间,应保证不对现有处理工艺及运行造成较大影响,尽量缩短断水施工时间,并尽可能减少或不影响污水厂的运行,保证施工期间出水达标。另外,由于本次工程会占用部分稳定塘用地,稳定塘主要对CODCr、SS和TP有进一步去除效果,施工期间需采取措施强化上述指标的去除。

3 设计方案

(1)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

本工程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见上图所示,首先结合厂外泵站及管网改造工程(不在本工程范围内),废除现有高位井,新建一座进水高位井,按照远期30万m³/d的规模建设,同时满足最新的配水和进水水头需求。

新建的高位井出水经配水后分别进入新建1#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20.5万m³/d)和2#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土建按9.5万m³/d一次建成,设备安装4.5万m³/d)。

榨菜废水(3000m³/d)进入现状预处理站中的格栅井调节池(更换格栅),格栅井调节池出水进入新建榨菜废水混凝沉淀池(3000m³/d)。混凝沉淀池出水经提升后进入预处理站中的现状水解酸化池,其出水与小曹娥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混合进入(以调控氯离子浓度在微生物耐受范围)小曹娥厂内北侧2座综合池,将北侧2座综合池改造为榨菜废水强化处理池,对榨菜废水进一步强化处理后排入1#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出水端。

1#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出水经均匀分配后分为2路,第1路出水部分进入一期综合池(改造为侧流强化池),另一部分进入一期、二期生物反应池(改造为Bardenpho工艺,每座池按5.75万m³/d运行,共11.5万m³/d),同时一期、二期生反池的部分污泥回流至侧流强化池,在硝化效果较差时,可延长部分污泥的停留时间,提高硝化细菌比例,从而强化硝化效果;第2路出水进入已建三期一阶段生物反应池(Bardenpho工艺,处理规模增加至9.0万m³/d)。

2#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出水经均匀分配后分为2路,第1路出水进入本工程新建生物反应池(Bardenpho工艺,处理规模4.5万m³/d);第2路出水预留给远期拟建生物反应池(Bardenpho工艺,处理规模5.0万m³/d)。

生物反应池出水进入二沉池(与生物反应池合建),实现固液分离。一期、二期和三期二沉池出水经中间提升泵房(新建)提升后与本次新建二沉池出水混合进入加磁粉高效沉淀池(新建),通过混凝沉淀进一步降低水体中污染物,同时在加磁粉高效沉淀池中设置粉末活性炭反应池,在必要时投加粉末活性炭保证出水COD的稳定达标。

高效沉淀池出水接入滤站(改造)进一步过滤提高出水水质。滤站出水进入消毒池(已建,保留利用),投加二氧化氯消毒,出水水质达标后外排至排海泵站,由排海泵站最终排入杭州湾。

(2)总平面布置

本工程中主要新增构筑物有新建1#和2#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扩建Bardenpho生物反应池及污泥泵房、扩建二沉池、新建中间提升泵房、高效沉淀池、扩建鼓风机房、扩建加药间、迁建中水泵房、扩建厂区污水泵房、扩建除臭系统、新建侧流强化鼓风机房、新建侧流强化污泥回流泵房、新建榨菜废水鼓风机房等。改造的构筑物有一期综合池改造为侧流强化池、二期综合池改造为榨菜废水强化处理池、一期和二期生物反应池改造、滤站扩容、污泥脱水机房扩容等。

新建进水高位井(由其他项目实施)位于现状高位井东侧,1#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布置在上一期工程新建的变配电间西侧空地上,2#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布置在现状榨菜废水预处理站西侧塘的用地上,新建侧流强化鼓风机房布置在一期与二期二沉池之间的空地、新建侧流强化污泥回流泵房布置在一期综合池(1#和2#)之间的空地、新建榨菜废水鼓风机房布置在污泥浓缩池北侧的空地。由于用地受限,新建Bardenpho生物反应池及二沉池、新建中间提升泵房、新建高效沉淀池、新建变配电间、新建鼓风机房、新建加药间布置在现状稳定塘的用地上。新建厂区污水泵房布置在现状厂区污水泵池旁的空地上。其余配套设施如厂区中水泵房、除臭设施等根据现有场地情况分散设置。总平面布置图详见下图。

总平面布置示意图

(3)施工期间运行保障

考虑从以下三方面来保障施工期间正常运行:

第一,结合本厂实际,优化总平面布置。本厂现状平面布局如下图所示,在厂区东面有三座串联的稳定塘,一期和二期二沉池的出水经稳定塘处理后再依次进入滤站和消毒池。运行数据表明,稳定塘主要对CODCr、SS和TP有进一步去除效果,尤其是对CODCr的稳定达标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尽量保留稳定塘的功能,作为施工期间运行达标的保障措施,总平面布置将大部分新建单体集中布置在南面的稳定塘中,以保留利用北面两座稳定塘,如下图所示,结合中间提升泵房进水管设置施工期间临时连通管,将现状二沉池出水接入北面两座稳定塘,在施工期间,二沉池出水可经过稳定塘进一步处理。

第二,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由于本厂用地紧张,本工程仍需占用部分稳定塘用地,为此,建议先实施上图红框内的中间提升泵房、高效沉淀池、加药间和配电间。建成后,现状二沉池出水可由高效沉淀池进一步处理,从而保证出水达标。

第三,做好管道切换,强化运行效果。本厂进水高位井(由其他项目新建)、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中间提升泵房等单体建成后需进行管道切换,设计中考虑预留接头和阀门,同时与进水高位井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做好对接,便于管道的快速切换,尽量减少断水时间。另外,施工期间通过增加生物反应池末端和滤站进水端的PAC投加量,增加生物反应池曝气量、投加粉末活性炭等措施,强化CODCr、SS和TP的进一步去除,从而保证出水达标。

4 总结

(1)结合厂外进水管网及泵站改造工程,新建进水高位井解决进水分配问题。新建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完善现有预处理设施,同时可将现有综合池用于榨菜废水强化处理和弥补一、二期生物反应池池容。

(2)针对现状一、二期生物反应池容积偏小,二沉池负荷偏高的问题,对一、二期生物反应池及二沉池采取减量运行,同时将一期综合池改造为侧流强化池,延长部分污泥的停留时间,提高硝化细菌比例,从而强化硝化效果。

(3)针对现状榨菜废水预处理站出水超标严重的问题,本工程结合实际情况,最大程度地利用原有处理设施,通过适当改造、完善现有二期综合池,对现状榨菜废水预处理站出水进一步强化处理,以确保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稳定达到清洁排放标准。

(4)本厂进水可生化性一般,含有部分难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在加磁粉高效沉淀池中设置粉末活性炭反应池,必要时通过投加粉末活性炭保证出水COD的稳定达标。

(5)针对施工期间运行保障的问题,从优化总平面布置、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做好管道切换、强化运行效果等方面综合考虑,保障施工期间出水水质的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