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汉中市完成生产总值312.74亿元,增长14.8%,名列全省前茅。其中,以园区为主要载体的循环经济,对全市GDP 贡献份额达50%以上。更重要的是保障了我市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什么是循环经济?汉中的循环经济是如何惠民富民的?为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近日,在汉中钢铁厂采访时了解到:该厂对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达90%以上,“十一五”期间,他们节能减排已达8万吨,仅此项就为企业创造效益数十万元。该厂负责人说:“循环经济,其实就是在投入、生产、消费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钢厂本是‘上游’企业,为节能降耗、循环发展、提高效益,现在也开始向‘下游’发展,建电厂、水泥厂,将炼钢后产生的废弃物自己消化掉,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开始。在科技的支撑下,突破企业内部的‘小循环’,走向工业、农业、旅游业等产业间的资源互相补充、综合高效利用的‘大循环’。这才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终模式和根本目的。” 汉中市为了确保“一江清水供北京”,保证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让市民更好地安居乐业,限制了许多污染项目,对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的“三高”企业,即使投资规模再大、经济效益再好,也决不引进,停批禁入。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省政府以循环发展为引领,建设生态陕南、秀美陕南、富裕陕南、安全陕南的目标和要求,咬定目标不放松,循环发展兴天汉,走出了一条符合汉中实际的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早在2005年,市三次党代会就将“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中”写进了党代会决议,2009年,市上制定了《汉中市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发展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并成立了市长挂帅的专门机构,从政策层面和组织领导层面强推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2011年12月,市四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汉江循环经济产业带,形成带内循环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全市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力争经过五年努力,打造5个产值过100亿元的企业、3个过200亿元的专业园区、2个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的目标和要求,为加快“三市”建设指明了方向。汉中抢抓被确定为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这一难得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打造经济发展新优势,着力构建“六基地一中心”循环经济体系。 汉中市发改委主任刘禺页对记者说:“本着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循环式发展、园区循环式建设的思路,市发改委坚持产业政策,扶优扶大扶强,从政策上、资金上、项目上优先扶持循环发展项目、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富民强县带动力强的项目。近年来,汉中基本上走出了一条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相得益彰、相映生辉、良性互动的创新发展之路。汉钢热电联产、春雨公司玉米系列食品综合开发、西乡军鑫农业公司猪沼电菜循环发展,就是既要青山绿水,也要金山银山的循环经济模式。这是汉中破解保护与发展难题、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真实、具体的写照和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