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行业地震启示

2011年,消协警示:40.87%的太阳能冬天不管用,此消息一出引起行业一场“地震”。国内某大企业率先推出一款产品,并把“器”改成“机”,说明太阳能冬天照样管用,以正视听。 那么太阳能“冬天”究竟是否能管用呢?我们来科学探讨一下: 首先,太阳能冬天不管用,主要原因在于集热与保温,一味地声讨中小企业所为不一定正确,应该声讨低价、裸价战造成的恶果才对。例如,嘉兴太阳能集群,真空集热管质量参差不齐,优质的真空集热管,经检测显示,综合质量参数:透射比0.92,吸收比0.94,半球发射比0.017,空晒254,闷晒4.2,真空品质4%,超出国标,而差的大量都要达不到国标要求。可是差的好卖,好的却卖不出。同样还有密封圈,141B发泡料,控制仪表,热水管及接件等等,足见大量的组装企业在采购时,只图低价不要求质量,集热效果差,当然“冬天”不管用。 其二、大多数太阳能企业没有设计能力,乃至根本不懂。一台太阳能的质量评判是“日有用得热量”,它是体现热性能的重要参数,理论上应该由公式:日有用得热量=(4186.8×可升温度×可用水容量)÷集热面积,计算得出。可不少企业连可升温度、可用水容量、集热面积都无法计算,就干脆模仿,于是就出现了以管论规格、论价格现象,却不知它的规格命名是:水量/采光面积/额定压力。而测试条件在(平均)日太阳幅照量为17MJ/㎡,水始温20℃,环境温度 15℃~30℃,空气流速4M/S的条件下,那么各地区日照、温度不同,日有用得热量也应不同,要求只有高于测试时的日有用得热量,“冬天”才能管用。这当然还要考虑水箱、管路的保温效果。 其三、至于是否必要采用大管、长管还值得商榷,集热不等于用粗管、长管。长管热交换时间长,粗管不一定集热强,单靶与三靶镀膜各有长处。美国、日本的管径只有37㎜,47㎜,而我们不少企业做70㎜的中间插上空心管,水少,热得快,但非常容易结垢,集热效率衰减更快,所以提供用1900长管并非是个办法,以“机”代“器”不过是个炒作。 其四、保温,应倡导全程保温。例如,某中、小型企业倡导真空管的真空度要高、水箱保温材料及密封圈用得要好、管能热损要减少等等一系列“全程保温”措施严格要求,这样以来,太阳能“冬天”也管用了。当然全智能全天候也重要,控制仪表中的传感器温度、水位读数要准确,寿命长,可以时刻知道太阳能的运行状况,必要时可采取有效措施,加温或解冻都是解决办法。 我认为,危机背后总会有意想不到的绝妙机遇,这场“地震”根本没必要恐慌,它“震得”是恰到好处,正好“震掉”不正之风,“震掉”顽固不化的行业祸害,将那些大、中、小型有良心的企业;用心去做产品不去偷工减料的企业;不再打价格战的企业;做好售后服务的企业,凸现出来。同时也为消费者“震出”冬天照样可用的高品质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