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选择脱硫工艺时考虑的因素

1、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 选择脱硫工艺时应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脱硫工艺所需要的吸收剂在当地容易获得,自然资源丰富、储量大(如石灰石、石灰,海水,氨水等),以满足脱硫的需要。 社会环境方面,所产生的副产品容易处理,可用性好的副产品(当地自然资源缺乏)社会需求量大(如石膏,优质粉煤灰,农用肥,化工原料等)以增加经济收入,降低整体运行费用。氨法脱硫工艺所需的脱硫剂是氨水或废氨水,如果附近有化工厂是最好,利用废氨水能有效地降低脱硫装置的运行费用。氨法脱硫工艺副产品是化肥,在我国这个农业大国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2、煤含硫量和机组容量 燃煤含硫量和机组容量直接决定着SO2和烟气产生量。要维持相同的大气质量,燃煤含硫量高或机组容量大的电厂,应考虑选择系统稳定、吸收剂利用率高、效率高、烟气处理能力大的脱硫装置;燃煤含硫量低或机组容量不大的电厂,应考虑选择系统简单、投资少、能耗低、运行灵活,效率适中的脱硫装置。如从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方面考虑适宜采用石灰石-石膏脱硫工艺,但如果燃煤含硫量(约1%)低,选择该法是否合适还应进行多方面的比较。而氨法脱硫工艺则不然,它是根据烟气中的SO2的浓度经在线监控由计算机来自动调节氨水浓度,来达到脱硫目的。所以说氨法脱硫工艺是不受煤含硫量和机组容量限制。它的脱硫效率高,反应速度快。系统稳定,投资少、废物利用率高。3、现有电厂的条件 由于以前对环保要求不高,我国大多数已建的燃煤火电厂在设计时并未考虑脱硫装置的场地条件及要求,成为选择脱硫工艺的制约因素,因此在选择脱硫工艺时,应根椐现有电厂可利用场地的情况、工艺系统布置,结合机组寿命和烟气系统设备等因素综合考虑。氨法脱硫工艺,占地面积小,无须对现有设备改动。4、环境、地理位置和环保的要求 西方许多国家在选择脱硫效率时,电厂所在地的地势、地形、风向、风速也是要考虑的因素。我国各地的环保要求不同,地热低、靠近大城市、人口密集的地区环保要求相对较高,地势高、偏远、人口稀少的地区环保要求相对较低的地区,可考虑选择效率较低的脱硫工艺。环保要求较高的地区,成熟的脱硫工艺,环保要求较高的地区,可考虑选择效率较高的脱硫工艺,同时应尽可能考虑能同时脱除NOx的工艺,因为大气中的SO2在大量除掉后,NOx就要成为主要控制目标。氨法脱硫工艺已完全成熟,不仅脱硫还能脱硝也就是NOx。5、副产品的处理和利用 所有的脱硫装置都产生含硫的副产品,在石灰石、石灰的脱硫装置中,副产品一般是CaSO3、CaSO4、过量吸收剂和部分飞灰组成的固态混全物,可利用性较差,选择时要考虑二次污染、储存场地和费用问题。副产品可用性较好的脱硫工艺,要依据当地的产业结构行选择,避免造成由于副产品销路不畅,而提高整体运行费用。氨法脱硫工艺的副产品是硫酸铵化肥,完全能达到国际化肥标准。这种化肥可单独使用,也可做复合肥使用。在我国这个农业大国,肥料需求非常巨大。6、不应对原有的综合利用造成影响 对电厂原用的粉煤灰利用,世界各地的市场都发展起来了。我国的粉煤灰综合利用率也在逐步提高,优质的粉灰不但不再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还可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粉煤灰的需求还呈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在选择脱硫工艺时,应尽可能避免使其受到影响。7、对锅炉和现有烟气系统的影响 有些脱硫工艺可能对锅炉的燃烧、炉管磨损和结渣、空气预热器磨损和堵塞、烟道积灰和腐蚀、引风机负荷和腐蚀、烟囱腐蚀有影响,选择时应考虑这些因素。8、机组运行特性 为便于电网负荷平衡的调整,各国都将机组划分为带基本负荷机组和调峰机组。带基本负荷机组由于容量较大、运行稳定,选择时应考虑系统稳定可靠、效率高的脱硫工艺。调峰机组由于容量较小、起停频繁,选择时应考虑系统简单、运行灵活、效率适中的脱硫工艺。9. 初投资和年运行费用 同技术一样,选择脱硫工艺时也要在初投资和年运行费用之间作平衡比较。氨法脱硫和脱硫装置在初投资和年运行费用上差别很大。氨法脱硫工艺的初投资比石灰—石膏法少的很多。氨法脱硫工艺的副产品硫酸铵利用价值高,除能抵消脱硫剂—-氨的费用后还有剩余,这个剩余随着机组容量的加大、含硫煤增高而增加,甚至能达到收回脱硫装置的投资并能有盈余,这是钙基脱硫无法相比的。10、新工艺 各国都在不断探索、研究和开发低投资、低运行成本、能够变废为宝的高科技新型工艺技术。如电子束照射法、NADS法、生物脱硫法等,这些都是能够变废为宝,有效降低运行成本,甚至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高科技工艺技术,是未来脱硫技术的发展方向。但是都是在实验阶段,技术都不成熟。11、在线监控及网络传输 国家环保总局明年将提出在线监控及网络传输系统,防止一些电厂上脱硫作为了降低运行费而将其闲置,而石灰的传感器目前全世界未有开发研制出。故石灰石法无法实现在线监控。 小结 目前我国的经济相对较落后,是发展中国家。不能生搬硬套西方发达国家的脱硫模式、方法,要在吸收他们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地理资源、社会环境及企业的既有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多方面的权衡论证比较。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发电成本增幅,以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