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中联水泥将打造六位一体的绿色生态建材产业园

漫天粉尘,泥灰四处洒落,尘土满面……在去曲阜中联水泥有限公司的路上,记者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水泥产业的传统厂区景象。

沿327国道一路向东,即将进入曲阜东部丘陵地带时,一片干净整洁、满眼都是树木和花草的厂区呈现面前。

“这是水泥厂?环境也太像大学校园了!”记者感到惊讶。这就是曲阜中联,1958年建厂,2008年初加入中国联合水泥,成为央企。60年来,它扎根圣城,与古城共成长。进入新时代,曲阜中联顺应时代需要,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废热变“绿电”每天“捡回”一万度

“水泥厂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烟气,如果不能加以利用,就白白浪费了。“排放烟气温度很高,完全具有二次回收利用的可能。”曲阜中联生产品质部负责人介绍。本世纪初,曲阜中联主要使用立窑生产,耗能大,污染大,而且热能不能循环利用,2007年初,曲阜中联水泥响应国家号召,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决定拆除立窑,建设余热发电项目。

说干就干,仅用了十几天的时间,他们就将立窑全面拆除,并在当年4月投资5000万元建设济宁市第一条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利用生产过程排除的废气余温进行发电。8个月的时间余热发电项目拔地而起,每年可发电6800多万度,增创效益3000多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万吨,创造了国内同规模工程投资最少、装机容量最大、建设周期最短、经济效益最好的记录,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突出。与之配套,为了把粉尘排放降低到最低,曲阜中联还安装大布袋收尘系统,各项环保指标均高于国家标准要求,短短的时间内把一个尘土飞扬的厂区变成了一个花园式工厂,真正建成了一个环境节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现代化企业。每天可以发电一万度,可以满足工厂自身用电的三分之一”。生产品质部负责人介绍。

昔日的废热,如今化身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曲阜中联在实现将余热变“废”为“电”方面摸索出了好路子。

污泥变“宝贝”环保有“奇招”

“吃进”城市污水中的脏臭污泥,摇身一变,成为烧制水泥的泥饼……这种神奇的转变就发生在曲阜中联,先进的工艺让水泥厂成为绿色“清道夫”。

2017年,曲阜中联和曲阜市政签订合同,投资1600余万元用于污泥回收利用。

在工厂处置污泥废弃物的水泥窑前,记者并没有闻到明显的刺鼻臭味或者其他异味,水泥窑整齐排列在污泥储存卸料车间的一侧,有序地工作着。

“每天可以处理100吨下水道污泥,基本涵盖了曲阜市内所有的生活垃圾”工作人员介绍,富含有机质的生活污泥可替代煤作燃料,用于制造水泥。虽然通过这种方式生产的水泥在总产量中占比并不高,可是实现了废弃资源再利用,也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因为配备齐全的环保收尘设备,粉尘排放浓度以及大气污染物排放也远优于国家标准,具有很高的环保价值。

来自曲阜市区的市政污泥运送至厂区后,被运送至污泥储存卸料车间,装卸过程通过层层设计实现了免异味扩散。整个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流程实现了生产自动化,通过重载滑架将污泥输送至仓外,进而又通过电动双轴螺旋输送机送至定量给料机,计量后送至水泥窑分解炉焚烧处理,预处理车间的异味气体采取集中入窑焚烧的方式进行高温除臭处理。

“水泥生产中,通过高温煅烧可以去除废弃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废弃物焚烧后的灰分又可以作为水泥生产原料等,完全可以作为废弃物最终处置载体使用。”公司生产品质部负责人说,相较于其他处置方式,水泥窑处置城市废弃物具有焚烧停留时间长,焚烧状态稳定,抑制酸性物质排放,减少废渣排出,避免重金属污染等优越性,降低能源消耗,实现再利用、再循环,实现不同工业门类间的优化配合,以及资源回收利用与废物处置的良好结合。

“碳达峰及碳中和的政策目标对水泥行业提出新的要求,也意味着新的市场机遇。作为碳排放量占比较高的行业,碳减排意味着生产方式、技术水平、材料选择、商业模式等面临革新。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有良好的经营基础和浓厚的企业文化根基,展望未来,曲阜中联将以建设绿色化、智能化的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为依托,快速推进和打造“砂石骨料-水泥熟料-商混-制品-固废处置-智能物流”六位一体的绿色生态建材产业园,推动曲阜中联全产业无缝对接,构建价值链增长。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进企业健康优质发展,为地方建设贡献力量、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效益和经营效益的双赢,彰显央企风彩。”公司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