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集团曾经是个高碳企业。但转型发展中的开滦,已经开启了低碳、绿色发展之门。
一个传统的煤炭企业,向低碳发展的第一步,就伴随在产业链条延伸的过程中。
在过去,开滦集团旗下的二级、子(分)公司,多是开滦员工们口中习惯称呼的欢矿(东欢坨矿)、山矿(唐山矿)等,这些矿山的产品只有煤炭。
而今,开滦的旗下已经多了一支“中”字头的成员:与首钢、唐钢、承钢等企业先后联合投资设立迁安中化、唐山中润、承德中滦等煤化工公司之后,年产10万吨甲醇汽油燃料的中阳公司、年产6万吨聚甲醛和15万吨己二酸的中浩公司也先后崛起。目前,开滦的产品已经由煤炭一种衍生为几十种。
产品种类变化的背后,是开滦在煤炭焦化过程中产生的煤气、煤焦油等伴生物做起了精细文章。
开滦集团董事长、张文学是在国内较早提出把节能环保作为一项产业来抓的企业家。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构建节能减排产业格局,大力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不仅是企业寻求新经济增长点的内在需要,而且能有效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正是秉承这样的思想,开滦集团不仅把节能减排当做责任目标来完成,更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2012年,围绕绿色循环发展目标,开滦集团进一步拓展矿井水、煤矸石、瓦斯、煤化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和采煤塌陷地治理5条产业链,效益显著。
目前,开滦集团已拥有11座矿井水处理厂、10座污水处理厂和3个矿井水能量利用项目,全国同行业规模最大、节能效益最显著的东欢坨矿矿业公司水源热泵项目实现正常运转;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发电量全年预计达到21.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5%;煤矸石、矿井水和地面瓦斯抽采利用率分别达到100%、75%和100%。煤化工园区内水、煤气、蒸汽、氮气等介质百分之百综合平衡利用,实现了“三废”零排放。
今年以来,尽管煤炭市场形势严峻,但开滦明确,将确保节能减排资金投入,继续推广应用包括稀土永磁电机、超磁分离水体净化、干熄焦、水源热泵等国际、国内先进技术,持续提高企业节能减排能力。目前,开滦已投入3亿多元,组织实施了80项节能减排工程,年底前将投产达效。
事实证明,把节能减排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有力抓手,实施节能减排产业化战略管理,提升了开滦绿色转型发展的档次和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