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有了绿收入浙江首单红树林碳汇交易落地

在“双碳”的大背景下,如何开发红树林的生态价值?日前,浙江省首单红树林蓝碳交易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落地。苍南县沿浦镇政府和远景(苍南)新能源有限公司就沿浦湾31.4公顷红树林碳汇签订协议,转让2016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十年间的碳汇总量。这为红树林蓝碳的价值评估和交易流程提供了范本。 红树林能够捕获与储存大量二氧化碳并永久埋藏在沉积物里,是地球上固碳效率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滨海湿地海洋碳汇(蓝碳)的主要贡献者之一。浙江作为红树林人工引种的北界,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展红树林引种造林。 根据2022年调查统计数据,浙江全省现有红树林312.5公顷,其中温州220.8公顷、台州91.5公顷、舟山0.2公顷。“红树林植被和土壤都能储碳,按平均碳储量116.35吨碳/公顷计算,全省红树林碳储量约为3.64万吨,转换成二氧化碳的量为13.36万吨。”浙江省海洋科学院相关负责人认为,这次交易有助于培育我省蓝碳交易市场意识,对于明晰产权归属、健全交易模式,推动蓝碳资源的市场化进程都有助推意义。 据悉,鉴于当前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机制尚未重启以及红树林碳汇方法学尚未备案,本次交易基于买卖双方公平自愿的原则,采用“期货”形式,签订购买协议。待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重启和红树林碳汇方法学备案后,再核定二氧化碳减排量,完成最终交易支付,并把此次交易纳入CCER体系当中,实现生态产品价值。 “蓝碳固碳效果好,资源稀缺,属于高质量碳汇,当前市场上开发和交易案例极少,这次转让总价12万余元我们认为是值得的。” 远景(苍南)新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自2022年起实现运营碳中和,在自身不断努力减排的同时,每年仍需要数百万吨优质碳信用抵消剩余排放,本次交易对于他们实现全产业链碳中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